《散文詩》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1818—1883)所作散文詩的總集,共82篇,分上下兩部,上部題名《衰老集》,共51篇,下部題名《新散文詩》,共31篇。《散文詩》創作態度坦率真誠,作家在生命的最后幾年認真思考著生與死、美與丑、愛與恨這些人生的永恒的問題,并且把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毫無保留地用散文詩的形式傾述出來。這部作品語言簡煉,文字優美,結構謹嚴,風格樸實,涵義至深。作家曾經表示,希望讀者不要把這部作品“按順序”一遍讀完,而要“今天讀一篇,明天讀一篇”。因為只有在讀后反復品味,才能領略它的美和它深刻的內涵。《散文詩》的凝煉使它富有濃烈的象征色彩,屠格涅夫善于用盡可能少的語句表達盡可能多的內容,因此他往往借助哲理象征手法來達到最大限度的概括。比如,著名的《門檻》與《做臟活的人與白手的人》這兩篇,都是利用象征性形象來表達他對當時俄國革命運動的哲理性看法。衰老和疾病的痛苦以及死亡是《散文詩》中一再出現的內容。但是,讀者必須透過這位老人的憂郁而看見他對大自然對人生的無邊無際的熱愛。同時衰老、疾病與死亡嚴格說不能算是《散文詩》的主題,這部作品的真正的主題是孤獨,是作家于垂暮之年在文壇、社會政治生活中,在愛情上,在各個方面所感受到的孤獨寂寞心情的自我吐露。從這些作品中,讀者不僅能夠理解作家本人的思想和心情,而且可以看到19世紀70至8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某些特點。《散文詩》與屠格涅夫的其他作品的聯系是顯然的。許多篇章(《門檻》、《絞死他》、《兩首四行詩》等)都可以從內容或形式上找到與作者其他作品的呼應之處。但是《散文詩》中的每一篇又是獨立完整的自我一體的作品。《散文詩》以極其優美的文筆表達了許多全人類共同的感情,因此一百年來一直受到各國各階層讀者的廣泛喜愛,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上一篇:《故鄉》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無名氏的肖像》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