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雪萊《給瑪麗》愛情詩鑒賞
〔英國〕 雪萊
哦,親愛的瑪麗,你能在這里多好,
你,和你那明亮開朗的棕色的眼睛,
你那甜美的話語,似小鳥
向常春藤蔭里寂寞憂郁的伴侶
傾吐愛情時的囀鳴,
那天地間最甜最美的聲音!
還有你的秀額……
更勝過這蔚藍色意大利的天穹。
親愛的瑪麗,快來到我的身旁,
我失去了健康,當你遠在他鄉;
你對于我,親愛的,
就像黃昏對于西方的星辰,
就像日落對于圓滿的月亮。
哦,親愛的瑪麗,但愿你在這里,
古堡的回聲也輕聲低語:“在這里!”
(江楓譯)
《給瑪麗》是一首別后相思的戀歌。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對夫人瑪麗深切思念的獨特的心靈自白,語淡情深,意境雋永,別具風韻。
瑪麗是大詩人的第二個妻子,雪萊認為她是最理想的生活伴侶。雪萊覺得,在這姿容美和心靈美很難共存的世界上,她可謂是稀有的二美兼具者,他深深地愛著她。
1814年6月,雪萊在訪問英國政治家、小說家葛德文時,遇到他17歲的女兒瑪麗,并一見鐘情。同年7月,雪萊和瑪麗出奔法國和瑞士。1816年12月,雪萊得知前妻投水自殺,十分悲痛,但他因此得以和瑪麗補行結婚儀式。
1918年,雪萊因肺病健康不佳,并在英國遭到批評和人身攻擊。在大法官判決剝奪他教養前妻所生子女之權以后,擔心與瑪麗所生子女也可能遭到類似的命運,因此全家遷往意大利。意大利的悠久歷史、古老的文化、獨特的傳統、秀麗的風光和無數動人的傳說,觸發了詩人的旺盛的創作熱情,在意大利的四年期間,他不僅創作了舉世聞名的《西風頌》,而且也寫出了一系列顯示其真正偉大才華的長篇巨著。《給瑪麗》就創作于1818年。
這首詩大體都是在渴望和企盼的感情世界中寫成的,脈絡分明,層層遞進。
詩篇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入了“哦,親愛的瑪麗,你能在這里多好”的企盼的境界里去。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想往和等待,是人生最難挨的時光。詩中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熱戀時的情景,盡管他倆在異國他鄉。“你,和你那明亮開朗的棕色的眼睛,你那甜美的話語,似小鳥向常春藤蔭里寂寞憂郁的伴侶傾吐愛情時的囀鳴,那天地間最甜美的聲音!”這是詩人盼望同心愛者相聚時的欣喜和歡快的情景。感情真摯,親切自然。我們從中隱約看見分離給詩人帶來的孤單和痛苦。“還有你的秀額……更勝過這蔚藍色意大利的天穹。”心愛人兒的身影無時無刻不在他的眼前縈繞。短短幾句話,簡直把詩人對妻子思念的心理狀態,言行舉止,寫得維妙維肖。
詩人并不就此止筆,停留在“你能在這里多好”,而是進一步說“親愛的瑪麗,快來到我的身旁”。這分明包含著一種彼此心與心的召喚,也有著對往昔的深情緬懷和眷戀。詩人把強烈的感情、明朗的希冀,以飽含深情、苦苦思念的筆調,貫注到全詩的每個部分。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心愛人的強烈的思念的情懷,當她“遠在他鄉”,而“我失去了健康”的時候,發出連續的、像火山爆發似的愛情的呼喊:“你對于我,親愛的,就像黃昏對于西方的星辰,就像日落對于圓滿的月亮”。她在雪萊心目中的地位,猶如黃昏時的出現的“西方的星辰”,日落時出現的“圓滿的月亮”。余音未盡,便筆鋒一轉“哦,親愛的瑪麗,但愿你在這里,古堡的回聲也輕聲低語:‘在這里! ’”這又翻進一層,襯托出詩人的熾熱希冀和期望的緊迫心情。這兩句之間似乎跳躍很大,但從“快來到我的身旁”到“但愿你在這里”之間,卻把它們貫穿起來。這不能不在我們眼前開辟了一個纏綿、深沉,回蕩而悠遠的嶄新境界,使我們獲得了無窮無盡的審美情趣,大大增強了詩歌藝術的感染力。
上一篇:〔俄—蘇〕嘉里爾《給愛人》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捷克斯洛伐克〕貝茲魯奇《蝴蝶》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