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雷尼埃《心愿》愛情詩鑒賞
〔法國〕 雷尼埃
為了你的眼睛,我希望有一片平原
和一片碧綠而斑斕的森林
悠遠
柔和
展現(xiàn)在地平線上明朗的天空下
或者幾座輪廓美麗的山丘
逶迤,騰躍,嵐氣彌漫
仿佛融匯在柔和的空氣中
或者幾座山丘
或者一片森林……
我希望你能聽到
大海磅礴而低沉的濤聲
洶涌,遼闊,深沉,輕柔
哀嘆著
像在傾訴戀情
偶爾,就在你身邊
在海濤的間歇中
你能聽到離你很近的
一只鴿子
在寂靜中鳴唱
細語低聲
像在傾訴戀情
在淡淡的陰影中
你能聽到
淙淙流淌著一泓清泉
我希望你的手捧著鮮花
你的腳步
踏在草地里一條細沙小徑上,
小徑上升,下降
拐彎,仿佛伸向
寂靜的深處
一條細沙的小徑
上面印著你的腳印
我們的腳印
我們倆的腳印
(羅國林 譯)
亨利·德·雷尼埃(1864—1936)是法國著名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后期征主義文學(xué)運動的重要成員。1864年生于一個貴族家庭,原準備從事外交工作,后來終抵不住繆斯的誘惑,轉(zhuǎn)向文學(xué)創(chuàng)作。1885年發(fā)表第一本詩集《翌日》,1888年發(fā)表象征主義代表詩集《插曲》。此外還有多部詩集。他還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其特色是優(yōu)美而略帶一點色情味。1912年他被選為法蘭西文學(xué)院院士。
作為象征派的重要詩人,雷尼埃的象征主義詩作是精雕細刻式的,于神秘和朦朧中透露著溫婉柔和甜蜜的詩情。因此他的詩受到巴黎沙龍中紳士淑女們的賞愛,被稱為沙龍詩人。他的詩重視通體的象征,往往通過系列象征意象鋪展詩意,把抽象的感情與具體的自然物交融互匯,賦予作品內(nèi)涵較高的彈性,耐人反復(fù)咀味。1900年起詩人開始脫離象征派而轉(zhuǎn)向古典詩歌傳統(tǒng)。
《心愿》是雷尼埃象征主義代表詩作,表達了一種摯誠、沉深、純厚、綿婉的戀情愛緒。詩人以“心愿”做題,借一組或“斑斕”、“悠遠”、“柔和”,或“逶迤”、“騰躍”,或“洶涌”、“深沉”,或“寂靜”、“綿邈”的景觀意象,訴述心志,正所謂感自外來,情由內(nèi)發(fā),物象縱橫,藏了一顆悸動的心;山丘、森林、大海、清泉構(gòu)合的自然的胎宮里,孕育著愛的寧馨兒,唱出一支清越、凈婉的愛之歌。
全詩分三節(jié),轉(zhuǎn)三個角度發(fā)乎“心愿”:第一節(jié)從所愛之人的視覺處落筆,“為了你的眼睛,我希望有一片平原/和一片碧綠而斑斕的森林”或者“幾座輪廓美麗的山丘”。詩人如一個畫家把一片蔥籠碧綠、斑斕博彩攤在愛的調(diào)色板上,調(diào)制出悠遠柔和的畫境,平原森林展現(xiàn)在地平線上明朗的天空下,美麗的小丘“逶迤騰躍”,繚繞著曼妙柔麗的嵐氣,而這一切又“仿佛融匯在柔和的空氣中”。這樣一副畫面象征了詩人心中鋪寫的博愛深情,其愛其情猶如草原悠遠柔和,仿佛森林萬千氣象,就像小丘美麗連綿。涂畫出這樣的愛之成色后,詩人又轉(zhuǎn)筆譜寫愛之成聲,詩的第二節(jié),筆端從訴諸愛人視覺轉(zhuǎn)為訴諸愛人的聽覺。“我希望/你能聽到/大海磅礴而低沉的濤聲”,能聽到“一只鴿子/在寂靜中鳴唱”,能聽到“淙淙流淌著一泓清泉”。這組從聽覺落筆的象征意象,紛呈出戀情的幾種意態(tài):時而像大海般“洶涌,遼闊,深沉,輕柔”,且藏一種甜蜜的悲哀在里面:“哀嘆著/像在傾訴戀情”,相思甚苦,發(fā)聲則哀,點化出摯愛的宏深底韻;時而又像鴿子鳴唱“細語低聲”,輕婉凄麗,發(fā)于海濤的間歇處,動止靜生,動靜互照,折射出一種甜蜜的寂寥,情入至深,則解者寡;時而又像“一泓清泉”,且是“陰影中”的一泓活水,淡淡軟軟,幽清雅潔,且淙淙朗朗,任何一座心房里若擁有這樣一泓愛的清泉,戀的活水,都足以打破生命之溪單調(diào)的平滑。詩人以大自然妙造之音啟示人諦悟愛的韻律之聲動。詩的第三節(jié),詩人從愛人的手腳處落筆,諾許“心愿”;“我希望你的手捧著鮮花”。這一句,詩人是把愛戀之情化一束希望,一束憧憬,燦若鮮花,美若鮮花,讓愛人捧在手中。擁有這樣一懷芬芳,踏上生命之旅斷不會覺得孤寞的。接著詩又以柔軟而綿長的愛戀為愛人鋪就一條“細沙小徑”,“你的腳步”便在“小徑上升,下降/拐彎,仿佛伸向寂靜的深處”,這仿佛一條心旅,那寂靜的深處便是幽密的靈府,在通往心鄉(xiāng)的小徑上,兩個相愛的人印下了他們的腳蹤屐痕。一語“拐彎”“伸向寂靜的深處”,張開了畫面的無限,象征了愛意的綿遠無盡。詩的最后幾句寫得尤其感心牽神:“一條細沙的小徑/上面印著你的腳印/我們的腳印/我們倆的腳印”,一句緊似一句,一句比一句切入,給人的體感如夏日大海的排浪,熱切切滾來卻送上一份份涼爽,而給人的視覺印象則是兩個人的腳窩點點,點飾在靜雅清逸的細沙小徑上,譜成一條愛戀的小溪,婉婉綿綿地流蕩開去,“拐彎”——不見了,卻未斷。
一曲《心愿》,洞徹一心之愿,使這一場愛戀如畫如歌如花如路,有色有聲,有靜有動,有伏有起,有近有遠。從有限到無限,傳盡愛的摯誠、純厚、深婉。
藝術(shù)上,這首詩可謂象征主義的典范之作,通篇借助象征暗喻,“寓情于象”,借有形寓無形,借有限寓無限,借具體喻抽象,借一時喻永恒。森林、山丘嵐氣、濤音、鴿鳴、陰影、泉聲、鮮花、小徑、腳印,這種種意象跳躍旋變,將畫面罩上朦朧的神秘光環(huán),若明若暗,貼近了所要表達的戀情本身,富繁回婉,姿彩流漫,一時難說個明白,一時難悟個明白,很難想象如果不借助象征意象,如何能把戀情表達到這樣的程度。
結(jié)構(gòu)上,詩人巧妙轉(zhuǎn)換構(gòu)筑意境的角度,從色、聲、形這副多棱鏡上去折射愛戀之光。語言流暢自然,乃是自然的流暢書寫了流暢的自然。
上一篇:〔巴西〕阿爾維斯《希伯來女郎》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法國〕魏爾倫《感傷的對話》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