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龍沙《猶如看見枝頭上的花》愛情詩鑒賞
〔法國〕 龍沙
猶如看見五月枝頭上的玫瑰,
花苞初放,竟芳斗艷,
當清晨用它的淚珠把她澆灌,
藍天也要嫉妒她絕美的容顏。
美神和愛神在花身上停歇,
使花園和草木都散發馨香;
但風吹雨打烈日曝曬,
玫瑰花凋落,枯萎,死亡。
正當你妙齡情竇初開,
大地與上天給你增添風采,
可命運把你殺害,使你安息化做了塵埃。
為給你送葬,請收下我的眼淚和哭泣,
為使你的身軀不管生死都保持玫瑰的美麗,
這滿罐的奶,這滿籃的花,請收下這心意。
(張放 譯)
龍沙生前曾發表了《愛情集》、《愛情續集》和《愛情再續集》等詩集,抒發他對平生所遇到并為之傾心的三位美人的戀情。農村少女瑪麗便是其中之一。詩人深戀著這位天生麗質、溫柔善良的農村姑娘,不幸的是死神過早地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詩人在驚悉瑪麗突然逝去的噩耗之后,以極其沉痛和惋惜的心情寫下了《猶如看見枝頭上的花》這首著名的悼念詩。
這是一首十四行詩,詩人采用的是彼特拉克詩體形式。詩的前兩節(八行)從描繪玫瑰花落筆,生動細致地展示了玫瑰花短暫的榮衰過程:五月的玫瑰,花苞初綻,由于晨露的澆灌,她顯得更加鮮艷奪目,芬芳流溢。藍天因她的艷麗而生嫉妒,滿園的草木卻因承受了她的芳澤而散發著馨香,連愛神和美神都被她的美貌容顏所打動而駐步不前。但是她好景不長,無情的烈日風雨使初放的玫瑰受到摧殘,很快便枯萎凋謝了,詩人為之哀嘆惋惜。后兩節(六句)直接描寫瑪麗的命運和詩人的感傷。“正當你妙令情竇初開,/大地與上天給你增添風采,/可命運把你殺害,使你安息化做了塵埃。”詩人為瑪麗的早逝痛惜悲傷,肝腸欲斷,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殘酷的命運的憤恨情緒。詩人用眼淚和哭泣為瑪麗送葬,為她獻上“滿罐的奶”和“滿籃的花”,來寄托無限哀思,并衷心希望瑪麗與他的愛情“不管生死”,都將永存。全詩字里行間都充滿了真摯的愛和感傷的情。
用鮮花來比喻美人,是龍沙抒情詩中的常見手法,如在《贈君一束花》中他曾這樣寫道:“死后恩情誰復知,/勸君愛我趁花時”。再如在《美人,我們去看玫瑰》中也有這樣的詩句:“假如,你相信我,親愛的,/趁你風華正茂,/趁你美妙年華,/要抓住啊,要抓住你的青春:/就像這朵玫瑰的命運,/老年將使你容貌不再動人。”顯而易見,詩人的用意是借鮮花易凋來說明紅顏易老,勸人應趁青春年少,不失時機地去追求世俗的幸福。在《猶如看見枝頭上的花》這首詩中,詩人雖仍用鮮花來喻美人,但詩卻寫得格外地深沉誠摯。詩中的玫瑰既是作為瑪麗的對照物來描繪,又是作為瑪麗的化身來表現的。如寫玫瑰花是花苞初放,竟芳斗艷,瑪麗是正當妙令,情竇初開;玫瑰花是因遭風吹雨打烈日曝曬,枯萎死亡,瑪麗因被不幸的命運殺害,化做塵埃。詩中稱頌玫瑰花的艷麗芬芳,正是對瑪麗妙美容顏的贊譽;同樣,玫瑰花的遭遇也正是瑪麗命運的真實寫照。詩人在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體,他通過玫瑰花與美人在外貌及遭遇上的相似之處,把二者巧妙而又自然地連在一起表現,加之詩人的真情實感,使本詩具有了特殊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英國〕雪萊《愛的哲學》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德國〕歌德《獵人的晚歌》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