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橡樹葉離開了它的親密的枝頭,
為無情的風暴所追逐,飛向曠野荒丘;
它受盡寒暑困苦的摧殘而枯萎凋零,
就這樣地終于輾轉漂泊到黑海之濱。
黑海岸上長著棵年輕的繁茂的白楊;
微風在撫摩著綠枝,正同它傾訴衷腸;
幾只極樂鳥在碧綠的枝頭來回晃動;
它們正在歌唱著這海上女皇的光榮。
漂泊者緊緊貼在高高的白楊樹根旁;
它懷著深深的悲哀懇乞暫時的寄藏,
它這樣地說:“我是一片可憐的橡樹葉,
我未老先衰,我生長在那寒冷的原野。
“我獨自茫然地在世界上漂泊已久,
我凋殘了,沒有夢也沒有安息的時候。
請你把這異鄉客收留在你的綠葉間,
我知道不少稀奇的絕妙的故事美譚?!?/font>
“我要你有什么用?”年輕的白楊對它講,
“你又臟又黃——怎能配我那鮮麗的兒郎?
你多聞多見——但我要你的故事干什么?
極樂鳥的聒噪早已折磨夠我的耳朵。
“走你的路吧;呵,漂泊者!我不認識你呀!
太陽愛我,我為它而生長,為它而開花;
在這里我把我那樹枝向著天空高伸,
而那寒冽的海水在沖洗著我的樹根?!?/font>
(余振譯)
【賞析】
這首詩猶如一個寓言,橡樹葉與白楊是對比鮮明的一對主人公,前者孤獨飄零,后者春風得意。橡樹葉向白楊祈求一個棲身之所,遭到白楊的嘲諷和拒絕。顯然,橡樹葉和白楊各有象征意義。“被無情的風暴所追逐”的“樹葉”的形象,在18世紀末19世紀前半期俄國和歐洲文學中,常常象征政治上的“放逐者”。在當時的俄國,這樣的放逐者多是思想激進的進步人士,他們追求理想,卻被沙皇政府迫害,流放,遠離家鄉,遠離朋友,遠離政治的中心,個人的幸福和理想的出路都沒有著落,希望在哪里?不知道。
作為詩歌,象征物與象征的對象之間往往似是而非,見仁見智,不能確指,也不必確指。這里的橡樹葉可能指政治上的實際的“放逐者”,也可能是指一種精神上的放逐和漂泊。當時俄國的許多人對黑暗的現實不滿,但是對現實又無能為力,內心痛苦,迷茫,找不到方向,如同一個漂泊者,離開了熟悉的家鄉,失去了生活的根源,也正如“橡樹葉”離開了“它的親密的枝頭”,一個人來到一個偏遠陌生的土地(“漂泊到黑海之濱”)。
詩中形容橡樹葉“獨自茫然地在這世界上漂泊已久”,孤獨是詩人經常表現的主題,如《帆》:“在大海的蒙蒙青霧中,一葉孤帆閃著白光”;《在荒涼的北國有一棵青松》:“在荒涼的北國有一棵青松,孤寂地兀立在光裸的峰頂”;《懸崖》:“懸崖獨自屹立著沉思,在荒野里低聲地哭泣?!痹娙苏紊喜粩嗍芷群?,在19世紀30年代反動統治加劇的形勢下,詩人倍感孤獨,詩中寫橡樹葉“獨自茫然地在這世界上漂泊已久”就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這首詩借鑒了寓言的寫法: 有主要角色——橡樹葉和白楊,次要角色——極樂鳥,并且這些角色都作了人格化;有簡單的情節——一片橡樹葉漂到海濱,遇到一棵白楊樹,向它借棲身之所,白楊無情地拒絕了它;還有對話,有細節描寫。這些都使全詩顯得生動和富有感染力。
(蔣平)
上一篇:《可愛的朋友,也許你沒看見 [俄國]索洛維耶夫》讀后感
下一篇:《葉甫蓋尼·奧涅金(節選) [俄國]普希金》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