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不停的解釋
孩子是單純的,而大人是經受風雨、歷經磨難的,所以當你向一個極其單純的腦瓜兒傳授經驗的時候,往往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需要再一次經受風雨和歷經磨難。
我主張盡早讓孩子了解生活,了解這個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一些規則。所以在她兩歲多的時候,我就騎車帶她來到一個十字路口,遇上紅燈停下。借助短暫的停留,給她傳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遇上黃燈等一等。小家伙一點就透,可正因此才發生了后來那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那天,我帶她步行去附近的一家超市,走著走著小家伙忽然停了下來,指著遠處嘴里嗚里哇啦亂叫。我沒聽清她說什么,但也只好跟著停了下來。她好像看到了什么東西,順著她指的方向我卻沒能發現有什么東西值得好奇。過了一會兒,我們又開始走,可沒過多久她又停下來。這次我聽清了,也看到了,感到一種由衷的無奈和不知所措。
小家伙嚷:“紅燈,紅燈,要停!”
是啊,我看到了紅燈,離我們大約還有100米遠。我不得不佩服小家伙的眼力,但是一時想不起該如何向她解釋這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畢竟孩子的語言接受能力還是有限的。最后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我總算把事情的原委解釋清楚,小家伙終于又肯乖乖地跟我向前走去。
小孩子對大人的話產生誤解,那一定就是大人們當初漏掉了什么。你漏掉的最根本的就是,他們的閱歷和我們有著本質的差別。把這件事擴展開去,當你去跟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甚至不同學歷的人解釋同一件事情,一定要采用不同的角度、語言和切入點。
當初我應該領著女兒去找交通警察,向他們申請一項最佳遵守交通規則獎。當然我還要謙虛謹慎、輾轉委婉地指出他們交通規則中的一個小小的漏洞——你們只說見了紅燈要停,可是也沒說具體在哪兒停。
孩子們喜歡動物,這恐怕是人類再延續一萬代也無法改變的天性。現在的孩子跟我們那個時代不同,我從學會走路就開始跟一些小動物打交道。一出門我很可能會不小心踩到一只小老鼠,然后嚇得哇哇直哭。驚魂初定,迎面又趕過來一群山羊,大人便趕緊拉著我的手四處躲避。晚上乘涼,花前月下,我會看到壁虎、蟋蟀、青蛙,這些毫無親戚關系的家伙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聚到一起來了。鄰居家的狗生了小狗我去看;街坊家的貓生了小貓我去抓。最讓我興奮的是拿著別人替我捉到的蟬去喂自己家的大公雞。
現在從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跟我那時完全不同,他們已經見不到那么多小動物了。他們不知道豬長得什么樣,也沒見過牛和羊,只吃過它們的肉。他們沒見過在河里游泳的鴨子,只見過菜市場里待售的活雞。所以,如果你在燒烤店門前見到一只用來做招牌的活羊,在它被烤熟之前,最好能讓孩子見上一面。
有一次我跟孩子一起看一本測試幼兒智力的書,書上有一道題目問:“大公雞、小白兔、小鴨子、小老鼠,哪些動物有四條腿?”
她只說小白兔。
于是我告訴她,還有小老鼠,小老鼠也是四條腿。
她吧嗒吧嗒跑進臥室,抱出自己的小老鼠毛絨玩具,指著它說:“這兩只是手。”
我一看,可不嘛,那是一只卡通鼠,身上穿著背心短褲,做出奔跑的樣子,挓挲著兩只小手。唉,現代人的想象力可真是豐富,在幼兒教育的道路上處處給我制造著出人意料的障礙。
于是我又耐心地給她做出解釋:“這只小老鼠是按照人的樣子做成的,其實真正的小老鼠是沒有手的,它只有四條腿。”
小家伙還是固執地說:“是手,是手!”
有些很簡單的東西,跟孩子解釋起來卻很困難。孩子是認真的,就像美國警察一樣,只相信證據。可是我到哪里去找證據,小老鼠?我大概十多年都沒見到過一只了。
最后女兒還是相信了爸爸所說的話,小老鼠的確有四條腿。
我答應女兒,以后如果捉到一只,一定會給她看一看。這只是我的搪塞之語,那些家伙的速度您可是知道的。所以直到現在,我也沒能夠兌現自己的諾言。
城市里的小孩在有些方面的見識,的確不如農村孩子,比如昆蟲、小鳥、小動物。不過有一種動物,不論數量還是種類,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見到的遠遠比農村孩子要多。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動物,它對主人無比忠誠,被這種動物咬到之后,你得趕緊到就近的診所去注射疫苗,否則可能會引發難以想象的后果。
我妻子最要好的一個姐妹小房,不幸被這種動物咬到了。那時候她還沒有結婚,所以一有空閑就經常到我們家來玩。她很喜歡我女兒,給她買過搖擺車,還有布娃娃。那天她到我們家玩,順便拿了一支疫苗到我們家附近的一家診所去注射。下午我妻子還沒有下班,我便領著孩子陪她一起去打針。
一路上,小家伙問我:“爸爸,是房姨打針?”
“是啊!”我回答。
可沒過一會兒,她又對我說:“爸爸,房姨打針!”
我說:“是啊,是房姨打針。”
小房笑了,說:“她就怕是給她打針。”
我這才反應過來,便給她解釋:“寶寶沒生病,不會打針的。再說,爸爸是不會騙小孩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你要實在愿意打,我跟大夫說一聲,也給你打上一針。”
“我不打,我不打!”小家伙嚇得直往后退。
都說小孩子單純,不會拐彎抹角,其實不全是。如意就咯咯直笑,不如意便哇哇大哭,這是他們的本性。不過有時候,他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也是有弦外之音的。比如,有些事情他們拿不準具體是怎么回事,僅僅是有些懷疑,那么就會用語言去試探大人的反應。透過孩子的這種行為可以映射出他們的某一種性格。我想,遇上剛才的那件事情,很可能其他的孩子干脆會問你,不是給我打針嗎?或者說,反正我不打針。所以我以為,我女兒是個考慮事情比較多的孩子。像我女兒這種考慮事情比較多的性格,究竟是好是壞,我一時還不太好說,不過,我想,導致女兒形成這種心態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源于大人給予她的信任感不足,在增強孩子對大人的信任感這一方面,我依然還有待于加強。
上一篇:北方之北
下一篇:備受難為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