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佐藤春夫《嘆息》愛情詩鑒賞
〔日本〕 佐藤春夫
紀伊國五月的中旬,
在米櫧樹的濃蔭下,
在微濁的溪河之湄,
遠避塵囂獨綻開
一葉素潔的野薔薇。
我駐足凝神,
癡瞻玲瓏小巧面帶淚的
一簇素淡的芳菲,
啊,我若聽戀人嘆息猶帶涼悲。
柔黃的柳芽悵吐粗氣,
挺拔的秀桐多憂郁,
云杉灰暗,
秘藏抹不盡的枯寂,
艷陽下椿樹葉瘦,
聳肩噓唏。
驀地,何處傳來你的玉音,
好似百合飄溢的純馨,
嘆息中我攀援薄暮里暝暝的山岡
,嘆息中我癡立峰端上
,嘆息中我走下山梁。
緩步來到桔園里,
彎彎纖枝兒浴歡喜,
酸橙碩大綴滿身軀,
將我也托起吧!
那不堪承受、沉重的怨憂,
連及我秘戀的稔實。
雖說不能殉情亡,
可淚珠兒水滿面流不息。
單行獨處枯默立喲,
展目海的黎明和暮色,
藍澄曠遠的妙境,
恰似我陳跡的回憶,
波瀾拍打近處的汀渚,
那是我今日難平的心兒如夢迷。
(劉立善 譯)
《嘆息》出自《殉情詩集》,是作者初期詩歌的佳品,其前言云:“這是一首以悲涼的心緒懷戀故鄉往事的情歌,獻給我那位心上人”。詩中歌頌的女性,是當時一位有名的畫家的女兒尾竹富久美。作者自述:“在3年里我一直思念著她,但和她總共沒開過10次口,她把人必需的憧憬要素浸透于我的心田,久久不能消失,其中的美感,有若暮春的黃昏一般美妙。”(《我的戀愛生活》)
《嘆息》好似一種組曲,第一聯首先靜靜點出紀伊國(今和歌山縣與三重縣的舊稱)五月的風物,設定了這首詩的舞臺背景。遠避塵囂獨綻開的素潔的野薔薇,是作者所思之人的象征。其中展露出日本式的柔媚感,令人如見天隔一方的戀人的面容,如聞少女的嘆息,奏出了裹夾在動靜間的、遙想心中舊情人而嘆息的主題。
第二聯是描寫前聯周邊的景狀,在物由心裁的美學原理左右下,目接之物均涂染上了灰暗的憂郁之色:柳芽、梧桐、云杉、椿樹,或嘆氣,或憂郁,或寂愁,或噓唏,從而使“嘆息”的主題進一步深化,氛圍趨于莊重。
第三聯里寫道,不知從何處傳來了詩人最感魅力的戀人的聲音,它帶著百合花飄溢的純馨,聞之令人心醉。聽覺與幻覺于此揉合一體,濃化了憧憬渴念的內涵。接著用排比的語言反復吟詠時間的流逝經過和主人公的行動,錯綜的構成不可謂不妙。
第四聯步入轉折,主人公緩步出沒在色彩明快的桔園里,場景發生了色調迥異的變化,主人公觸景興情,由桔樹上綴滿黃燦燦的果實,聯想到自己重不堪載、無以言明的怨愁,無法排遣,但愿留掛在明快悅目的桔樹上。當然,還有那心靈深處往昔秘戀的精神碩果。第五聯承繼第四聯的心理軌跡,回首往事,情思綿綿,心緒煩亂,獨處默立,一腔酸楚都化作眼淚簌簌流了出來。“展目海的黎明和暮色”一句,點出了風景的變衍,將遙遠的回憶、今日迷夢般的心境、分別譬作曠遠的海面和腳下細浪拍岸的汀渚的顏色,進而倍增了嘆息的濃度和透明的立體感。追懷似遠海,清澄純凈,富有美的內涵;眼下心境如近渚,碎沫紛飛,涌動不息,從而為這首清麗的戀情詩灌注了栩栩欲活的生氣,可謂奇人奇想,構思妙不可喻。
上一篇:〔俄—蘇〕伊薩可夫斯基《卡秋莎》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英國〕丁尼生《啊,但愿我的雙腳……》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