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小河·查慎行
魚米由來富楚鄉,入秋飽啖只尋常。
如今米價偏騰貴,賤買河魚不忍嘗。
查慎行的詩集中同情民間疾苦、表現農民生活艱辛的作品不少,而且寫得十分真摯、動人。被人盛傳的《麻陽運船行》僅僅是其中一個代表。也許因為長期生長在農村的原因,他與農民有一種天然相通的感情。此首絕句也是這方面的杰作。
康熙十八年,詩人隨同鄉、新任巡撫的楊雍建到貴州去,一行人從夏天出發,入秋進入湖北一帶。當時這里久干無雨,正鬧旱災。詩人在《漢州道中紀所見》詩中記道:“沙岸百尺高,水落岸容槁?;鹪普艟煤担袢涨镪疥健?rdquo;在《渡百里湖》一詩中又說:“歲已占秋旱,民猶望雨膏。涸鱗如可活,吾敢畏波濤?”他對楚地旱情表現了十分的關注。我們選的《初入小河》就作于此時。詩題中的小河是漢水下游的一條支流,位于沔陽之西。詩人是從贊揚楚地的富饒入手的,“魚米由來富楚鄉,入秋飽啖只尋常”,楚地貫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河汊縱橫,土地肥沃,根本不存在饑荒的威脅。“尋常”一詞意在盛贊楚地,把這種美化推向夸張的境界,為下面描寫災情作鋪墊。
“如今米價偏騰貴,賤買河魚不忍嘗”,后兩句抓住時下米價暴漲和河魚賤賣兩種現象,突出災情的嚴重。一漲一落正是糧食欠收和農民衣食無著的表現,因為急于換糧吃,漁人只能把鮮美的魚低價出手。這與上面的贊揚形成鮮明對比,造成反差的效果。詩人作為一個過往的旅客,這時正有機會飽嘗鮮魚之美,但是他卻看著買來的活魚,不忍品嘗。因為這賤賣的魚是漁人忍痛殺價出售的,等于是漁人自剜下的心頭肉。“不忍嘗”三字把詩人同情農民、憂慮災情的心境和盤托出。查慎行不止是客觀地再現災情,而是把自己投入其中,深深地體驗這種災難給人帶來的痛苦,這就使得作品帶有很大的震撼力量。無獨有偶,在另一首《秦郵道中即目》中他也同樣表達過類似的感受:“賤買河魚還廢箸,此中多少未招魂。”由此可見,沒有與農民天然相通的感情,詩人絕寫不出這種動人的詩作來,感情的深厚和沉痛是這首詩真正具有力量的原因所在。
歷史上真正的詩人總是和人民息息相通的。只有投入自己的詩人才會有不朽的詩篇,查慎行正是這樣的一位詩人。
上一篇:清·查慎行《巢居風俗故依然》反映貴州土人巢居艱難生活
下一篇:清·吳偉業《穿山》借詠山抒發崢嶸壯志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