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浣溪沙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陽猶照短長亭。何年廢寺失題名。倚馬客臨碑上字,斗雞人撥佛前燈,凈消塵土禮金經。
詞譯
蕭瑟秋風今又是。這樣的季節,你身只影孤,踽踽獨行,來到了一座廢棄的廟宇。你看見葉子枯黃,在溪水里飄零。你看見長亭依舊,送別的人,卻早已不在天涯行路。
你騎上駿馬,奔走在無人的荒野。看見那些斷壁殘垣,那些榮辱浮沉,終是悲歡離合總無情。
人生,天下,江山,伊人,美酒,劍,曉生夢繞。一片落紅,一身孤獨,一杯濁酒。萬物都成空。
評析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于旅途中見到了“廢寺”,由此生情動感,遂填詞以寄今昔之慨。上闋寫廢寺之外景,荒涼冷寂,繁華消歇。“敗葉填溪水已冰”,秋天的樹葉凋零了,遂成“敗葉”,而蕭瑟的秋風又將這些枯葉吹到了溪水里。“填”字說明敗葉之多,給人一種沉重壓抑之感。“水已冰”說明時令已值深秋初冬。“夕陽猶照短長亭”說的是荒秋暮景。黃昏時分,夕陽斜照長亭短亭,而行人已經杳無蹤影。此句表面上說的是亭,實際上是人,因為長亭也好,短亭也罷,在古代皆含送別之意。此句勾勒的殘陽落照、野亭蕭然的暮景與前句“敗葉填溪水已冰”的意境十分相合,遂為全詞定下凄涼的基調。有了背景的鋪墊后,作者開始切入“廢寺”主題。“何年廢寺失題名。”古人游覽廟宇時常題名以資紀念,這些題名經年遭受風吹雨打,最終模糊難辨,以至作者想要追問這究竟是哪一年的寺廟。這一句是正面渲染廢廟的冷落蒼涼。
下闋寫廢寺內景,殘破不堪,香火斷絕。“倚馬客臨碑上字,斗雞人撥佛前燈。”此二句謂到此寺中之人已非往日的善男信女,而是前來閑游的過客,或是貴族豪門的公子哥們。其中“斗雞人撥佛前燈”一句用了唐朝賈昌的典事。唐玄宗好斗雞,在兩宮之間設立斗雞坊。賈昌七歲,通曉鳥語,馴雞如神,玄宗任命他為五百小兒長,每天賞賜金帛。賈昌父親死,玄宗賜他葬器。天下人稱其“神雞童”。賈昌被玄宗恩寵四十年。天寶間,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奔蜀,賈昌換了姓名,依傍于佛寺。其家被亂兵劫掠,一物無存。大歷年間,賈昌依存于寺僧,讀佛經,漸通文字,了解經義。日食粥一杯,臥草席。作者用賈昌的故事顯然是說寺廟的命運同人的命運一樣,在風雨流年中飽經盛衰興亡、榮辱浮沉,最終繁華不再,一切歸于荒涼冷落。結尾“凈消塵土禮金經”,更是精警妙出,充分體現了納蘭詞“君本春人而多秋思”(梁佩蘭評性德語)的凄涼哀婉之風。此句謂,那些臨碑者也好,斗雞人也罷,以及過去來到這里的貴宦雅賓、文人墨客,雖然賢愚有所不同,然而在這勞勞塵世,終同歸一夢。這分明是“人生如夢”的感喟了,但是再也沒有蘇東坡“一樽還酹江月”的豪放與灑脫,有的僅是對“悲歡離合終成空”的無限悲涼的感懷。
上一篇:納蘭《浣溪沙·寄嚴蓀友》詩詞賞析
下一篇:納蘭《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