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 吳鎮
紅葉村西夕照余,黃蘆灘畔月痕初。
輕撥棹,且歸與,掛起漁竿不釣魚。
清人沈雄《古今詞話》引《柳塘詞話》言及此詞本事曰:“倪(瓚)字元鎮,慕吳仲圭(鎮)之為人,而從事于畫法。仲圭《漁父詞》:‘紅葉村西日影余,黃蘆灘畔月痕初。’為麐溪沈處士作也。元鎮繪之為圖,詞亦淡潔。”
從楚辭《漁父》開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漁父形象往往都是隱士的化身,柳宗元《漁翁》詩、張志和《漁歌子》詞莫不如此,這首詞也不例外。吳鎮性情孤峭,中年一度杜門隱居,《漁父》詞所表現的正是一種隱逸情趣。
“紅葉村西夕照余,黃蘆灘畔月痕初”,寫傍晚時的情景,具有鄉野特色。西邊村頭還殘留著落日的余暉,東邊灘畔已露出了一道月痕。“夕照余”、“月痕初”,用詞準確。詞中巧用“紅葉村”、“黃蘆灘”兩個地名組成對仗的句子,不僅對得非常工整,而且給人鮮明的色彩感。就在這傍晚時分,在這如畫的美景中,漁父垂釣歸來了 。“輕撥棹”一句,以劃槳動作的輕柔表現心情的輕松愉快。“且歸與”一句一語雙關,既表現了漁父結束一天勞動歸家時的愉悅心情,更洋溢著歸隱田園的樂趣。漁父過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一切都順應自然,一切都無所用心。遠離塵世的喧囂,遠離官場的爭斗,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地垂釣已經十分愜意了,而最后一句“掛起漁竿不釣魚”,更顯得悠閑自在,其樂無窮,也表明了此公并非真以捕魚捉蟹為生計的普通漁父,而是一個隱于漁的高士。
這首詞的寫作明顯地受了唐人張志和《漁歌子》(《漁父》)的影響。張詞云:“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結尾以垂釣者樂而忘返表現隱者之趣,本詞則以“掛起漁竿不釣魚”直接表現垂釣結束后的輕松之感,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清王奕清等撰《歷代詞話》引《名畫記》也說吳詞“其品之高妙何減張志和”。此外,本詞首二句極雅致,結尾處卻以口語出之,并沒有使人產生不和諧的感覺,也反映了作者的高超藝術技巧。
上一篇:薩都剌《小闌干·去年人在鳳凰池》不滿和悲涼詞作
下一篇:劉基《眼兒媚·煙草萋萋小樓西》春愁秋怨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