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盛稱其“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位散文大家的并稱,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此八人在古文運動中貢獻最大。
一封朝(zhāo)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zhàng)江邊。
【題解】元和十四年,鳳翔法門寺護國真身塔內藏有釋迦文佛指骨一節,憲宗派宦官迎入宮廷供奉,韓愈上《論佛骨表》諫阻,因此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
【注釋】1.左遷:降職。2.藍關:在藍田縣南。3.湘:韓愈之侄,任大理丞。4.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5.九重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6.八千:潮州州治潮陽距長安八千里。7.瘴江:指嶺南瘴氣彌漫的江流。
【串譯】一篇《論佛骨表》早晨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本來想為皇帝清除危害社會的事情,怎么會顧惜我衰朽的殘年余日呢。云彩橫出于秦嶺,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藍田關,連我騎的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遠道趕來送我的深厚情意,做好準備到瘴江邊收拾我的骸骨吧。
【賞讀提示】《論佛骨表》是一篇正氣凜然的名文。此詩和此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詩的前兩聯寫“左遷”,一氣貫注,渾灝流轉。“貶”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為國“除弊”,可見“貶”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貶”,處罰何其迅急!一貶就貶到“八千”里以外,處罰又何其嚴厲!那么“九重天”雖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氣壯地聲言“欲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嚴貶而有絲毫怨心,其剛正不屈的風骨宛然如見。“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圣明”與“衰朽”、“欲……除弊事”與“肯……惜殘年”,強烈對比,高度概括,擴大和加深了詩的內涵。后兩聯扣題目中的“至藍關示侄孫湘”。遠貶,嚴令啟程,倉促離家;而家人亦隨之遣逐,隨后趕來。作者行至藍關時,侄孫韓湘趕到,妻子兒女則不知尚在何處。頸聯上下句各含兩個子句,前面的子句寫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橫秦嶺”,遮天蔽日,回顧長安,不知“家何在”?“雪擁藍關”,前路險艱,嚴令限期趕到貶所,怎奈“馬不前”!“云橫”“雪擁”,既是實景又不無象征意義。這一聯景闊情悲,蘊涵深廣,遂成千古名句。原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對韓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結。在章法上又照應第二聯,故語雖悲酸卻悲中有壯,表現了“為除弊事”而“不惜殘年”的堅強意志。
誦讀此詩應表現出詩的沉郁頓挫,蒼涼悲壯、大氣盤旋的氣度,大丈夫即便是被貶至八千里路之外,也要留氣節在胸!“悲中有壯”應是誦讀此詩的要旨。
【推薦名句】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上一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高適·別董大》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