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平
零陵郡北湘水東,浯溪形勝滿湘中。溪口石顛堪自逸,誰能相伴作漁翁?
元結
這是元結為贊美浯溪景色的瑰麗而作的詞。它透過對自然的謳歌,表達了作者退出官場、歸身林下的明確愿望。所謂“浯溪”,是源出湖南祁陽松山的一條溪流,東北折行,匯入湘江,兩岸青山夾峙,峻石如林,形態奇特。對功名一向淡泊的元結,在道州任上發現了這塊地方,愛它靜僻清幽,風光秀麗,曾經舉家遷居溪畔,以之作為晚年休憩的世外桃源,并且別出心裁地把溪流、亭、臺,分別命名為“浯溪”、“𢈪庼(亭)”和“峿臺”,總稱“三吾”,以示此得天獨厚的勝地,都屬他所享有。
詞的首句,標明浯溪的地理位置。雖然僅是平常的敘述,但能從形象上給讀者以聯想的啟示。我們知道:零陵郡是我國風景絕勝的地區,它轄擁連同永州在內的資水和瀟水流域,南接廣西陽朔。浯溪既屬這一地區,當然也得到山水的鐘靈。第二句寫得也比較空泛,但是能借歷史的因素為浯溪的“形勝”作襯托。作為楚國故地,從屈原生活的時代起,“三湘”就以浪漫色彩濃郁的景物聞名。元結用“滿”字點染浯溪在三湘地區的優越聲望,足以使人們理解語溪的雄厚實力。這兩句,在手法上都只是虛寫,浯溪的“形勝”,依賴第三、四句的實際描繪展現。但是,作者并沒有在后文中就浯溪的景色全面鋪敘,像一個高明的畫家或攝影師,他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溪口姿態橫生的奇石的描寫上,他借助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奇石體現的神態,準確地使用“顛”、“逸”兩字,就使頑石被賦予了天真活潑的生命。在詩人鬼斧神工的塑造下,那些奇石傾欹偎側倚在綠水青山的懷抱,宛如一群無拘無礙、超塵絕俗的高人。這類文字,體現了元結駕馭語言的功力。在第四句,作者巧妙地表白對浯溪的傾倒熱愛,透露了終老浯溪的愿望,也是對浯溪形勝的進一步烘托。
上一篇:李平《千里楓林煙雨深,無朝無暮有猿吟》原文|鑒賞
下一篇:李平《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升天》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