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細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在描述的過程中,有意打破常規,突然使用十分精確的數據,以獲得別樣感受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擬實。精細是譚達人先生首先提出的。
[例釋]
例1:1957年他第一次在《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改選》后,就被錯劃為右派,安排下去勞動“改造”,整整22年。“一個七千字的短篇使我付出了七千多天的代價,平均一個字一天。”老李并不輕松,又帶點風趣地說。(《“我愛,所以我說”——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李國文》,《文匯報》1983年1月28日)
例2:為龔鼎的事找丁一說情的:一百九十九點五人次(前女演員沒有點名,但有此意,以點五計算之)。來電話說項人次:三十三。來信說項人次二十七。確實是愛護丁一,怕他捅漏子而來的:五十三,占百分之二十七。受龔鼎委托而來的:二十,占百分之十。直接受李書記委托而來的,或間接受委托而來的:六十三,占百分之三十二。受丁一的老婆委托來勸“死老漢”的:八,占百分之四。未受任何人的委托,也與丁一素無往來甚至不大相識,但聽說了此事,自動為李書記效勞而來的:四十六,占百分之二十三。其他百分之四屬于情況不明者。(王蒙《說客盈門》)
例1李國文錯劃為右派被下放勞動改造整22年,這是個很容易理解的年數,其被錯劃為右派的直接原因是在《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改選》。為了突出這僅僅“七千字的短篇”所付出的代價,這里把“22年”先用“七千多天”來折算,得出了“平均一個字一天”的精確計算,從而把個人經歷的殘酷現實地揭示了出來。話語表層看似輕松,內心卻飽含著辛酸沉重!這樣的過分精細的表述,就是為了更好地表露李國文回憶坎坷遭遇的深沉感情,也給讀者以歷史的深刻反思。例2作者故意杜撰一連串的數字、數據(整數、點數、百分比全用上了),把開除一個違紀工人龔鼎而引起的說情風、走后門、拉關系等不正之風鞭撻得犀利深刻、入木三分,這些精細而夸張的數字、數據獲得了極佳的諷刺和幽默效果。
[辨析1]精細與換算。見“換算”條。
[辨析2]精細與一般計算。表面上看,兩者都有精確的數據。區別是:
精細是有意地打破常規,突然在敘述過程中使用十分精確的數據,以期獲得別樣的感受;一般計算是根據客觀事實來敘述的,并沒有產生什么別樣的感受。如:
例3:8月中旬開始……豬肉從8月9日的每公斤21。4元,下降至9月5日的每公斤18。98元,降幅達11。3%。(《海峽都市報》2007年9月16日)
這里把豬肉價格下降從原價多少、現價多少,降幅又達多少,做了客觀而詳細的報道,并沒有特別的修辭效果,不是精細,只是一般計算。
上一篇:什么是明喻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接續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