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車蓋亭
蔡 確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蔡確(1037—1093),字持正,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舉進士,歷官知制誥、御史中丞、參知政事。神宗元豐五年(1082)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八年(1085),進左相。哲宗元祐元年(1086),罷相,出知陳州,尋奪職,知安州,移鄧州。四年(1089),因車蓋亭詩案貶為英州別駕,新州(今廣東陽江)安置。八年(1093)卒?!度卧姟蜂浧湓娙子秩?。
《夏日登車蓋亭》共十首,此為第二首。車蓋亭在安州(今湖北安陸),這組詩是蔡確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遭貶擔任安州知州時所作。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記載:“時,吳處厚知漢陽軍,箋注以聞,其略云:五篇涉譏諷?!翁帣C心驚白烏,誰人怒劍逐青蠅’,以譏讒譖之人;‘葉底出巢黃口鬧,波間逐隊小魚忙’,譏新進用事之臣;‘睡起莞然成獨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確笑何事?……宣仁盛怒,令確分晰,終不自明,遂貶新州。”
前兩句寫午睡。首句寫車蓋亭中臥具簡單樸素?!凹埰痢保醇堊龅钠溜L,以藤皮繭紙做成,上面還有字畫。該組詩的第一首后兩句說:“溪潭直上虛亭里,臥展柴桑處士詩?!笨梢娛砼c竹床就放在亭子里,再用紙屏風遮擋。次句寫他躺在床上看了一會兒書,疲倦后就美美地午睡了很長時間,還做了個夢。從所引第一首兩句詩來看,他所讀的書就是陶淵明的詩集。這也反映了他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后兩句寫午睡后的情況。三句寫自己獨自莞然一笑,四句寫溪流中傳來數聲漁笛。詩中實際上暗用了《楚辭·漁父》中的典故:屈原在流放中見到一位漁父,漁父勸他與世推移,屈原不愿改變初衷,于是“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烊ゲ粡团c言”。顯然,漁父是一位隱士,此處引用這一典故表現了詩人對現實政治的不滿,對漁父那樣的隱逸生活懷有向往之情。
吳處厚在告蔡確狀時說:“‘睡起莞然成獨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確笑何事?”這的確值得探討,在吳處厚看來,蔡確的笑不懷好意,里面藏著對高太后、司馬光等廢止新法的不滿。傅經順在《宋詩鑒賞辭典》中分析道:“好運一交,驟升相位,飛禍一降,謫居此州,這不都如大夢一場么?詩人‘莞然獨笑’,顯然是在‘午夢長’中有所妙悟,從而領略到人生如夢,富貴如云煙?!蓖鯁⑴d等《千家詩新注》稱詩人“夢醒坐起,忽地聽到了江湖上傳來的漁笛聲。他想我這里怡然自得和漁家的優游水上不是很相像么?于是禁不住一個人笑出了聲。這一笑正透露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顧農《千家詩注評》說:“一個午覺方醒的人忽然有些念頭產生,微微那么一笑,是正常的,至于他想些什么,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痹姼栊蜗缶哂卸嗔x性,而讀者又是千差萬別的,大家對一首詩的理解不盡相同是正常的,這首詩就是一個例子。
上一篇:林 稹《冷泉亭》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岑 參《寄左省杜拾遺》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