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①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②時。
【注釋】
這是一首題畫詩,北宋蘇軾作。惠崇,亦稱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其作品。
①蔞蒿(lóu 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
②上:逆江而上。
【大意】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剛剛開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暖意。
河灘上滿是蔞蒿,蘆筍開始抽芽,河豚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
【賞析】
疏落的翠竹那邊,幾枝桃花搖曳盛開。桃竹相襯,紅綠相映,初到的春意惹人憐愛。初春時節,還夾雜著料峭寒意,這并非桃花怒放的季節,但春天的生機已經透露出來了。
畫面上的一江春水中,有幾只鴨子在嬉戲,丹青沒有更多的話,不能訴說初春的暖意,那就用詩來表達吧!江水回暖的訊息,鴨子們首先感知到了,它們嬉戲得如此歡快。
江邊,生長茂盛的蔞蒿鋪滿了地面,蘆葦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來。在這喜人的春光中,興致高昂的并不只有水中的鴨子,地上的植物也開始蓬勃生長,當然,詩人的心境也在溫暖中帶著暢快。因而,他才有耐心細致地觀察植物的情態,切實地予以描寫。
觸景生情的聯想是詩人的長項,美妙的畫作,總是使人想起一些畫外的更加美妙的東西,少了這些,畫便不再完美。因而,詩人把整個畫面勾勒了出來——那是嚴冬已盡、春到人間的喜悅。入乎畫內而出乎畫外,白描之中摻入聯想,整首詩靈動鮮活,詩和畫的意境都豐富了。
【拓展】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共兩首,其二如下:
兩兩歸鴻欲破群,
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上一篇:《歸園田居(其三)》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桂枝香·金陵懷古》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