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我本楚狂人①,鳳歌笑孔丘②。
手持綠玉杖③,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④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⑤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⑥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⑦。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⑧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⑨。
先期汗漫九垓⑩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注釋】
此詩先寫作者之行蹤,次寫廬山之景色,末寫隱退幽居之愿想。描繪了廬山秀麗雄奇的景色,同時表現了詩人狂放不羈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滅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詩人一方面想擺脫世俗的羈絆,進入飄渺虛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戀現實,熱愛人間美好風物的矛盾復雜的內心世界,唐代李白作。謠:不合樂的歌,一種詩體。盧侍御虛舟:盧虛舟,字幼真,唐肅宗時任殿中侍御史,曾與李白同游廬山。
①楚狂人:春秋時楚人陸通,字接輿,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
②鳳歌笑孔丘:此處李白以陸通自比,表現對政治的不滿,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③綠玉杖:仙人所用手杖。
④金闕:借指廬山西南的鐵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對峙,形如石門。
⑤香爐:指南香爐峰。
⑥回崖沓(tà)嶂:曲折的山崖,重疊的山峰。
⑦雪山:形容白色的浪花洶涌,堆疊如山。
⑧琴心三疊:道家術語,泛指一種心神寧靜的境界。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⑨玉京:傳說中元始天尊的居處。
⑩九垓(gāi):九天之外。
【大意】
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手里拿一根鑲綠玉的棍杖,大清早辭別著名的黃鶴樓。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賞。
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金闕巖前雙峰矗立入云端,三疊泉如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峰瀑布與它遙遙相望,重崖疊嶂聳云霄莽莽蒼蒼。翠云紅霞與朝陽相互輝映,鳥兒也飛不過吳天廣又長。
登高遠望天地間壯觀景象,大江悠悠東流去永不回還。天上萬里黃云變動著風色,江流波濤九道如雪山奔淌。我喜歡為雄偉的廬山歌唱,這興致因廬山風光而滋長。閑時觀看石鏡使心神清凈,謝靈運足跡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忘卻塵世情,修煉心神道已初成。遠遠望見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著芙蓉花朝拜玉京。早已約好神仙在九天會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賞析】
遙想當年,孔子適楚,打算游說楚王。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我就像楚狂接輿,高唱鳳歌嘲笑孔丘。既然政治已經如此黑暗,我何不像楚狂那樣游諸名山,去過隱居生活。而且,觀賞大好山河本來就是我平生所好,于是拿著仙人所用的嵌有綠玉的手杖,于晨曦中離開黃鶴樓,來到了廬山。
廬山秀麗挺拔,高聳入云,連天上的南斗諸星也與其輝映;廬山樹木青翠,山花爛漫,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般展開;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出廬山的明媚綺麗。金闕巖前矗立著兩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銀河倒掛,飛瀉而下,和香爐峰瀑布遙遙相對,那里峻崖環繞,峰巒重疊,上凌蒼天。旭日初升,滿天紅霞與蒼翠山色相輝映;山勢峻高,連鳥也飛不到;站在峰頂東望吳天,真是寥廓無際,引人入勝。
登臨廬山高峰,放眼縱觀,只見長江浩浩蕩蕩,直瀉東海,一去不返;萬里黃云飄浮,天色瞬息變幻;茫茫九派,白波洶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觀之,只覺境界高遠,氣象萬千,雄偉壯美。造化之美讓人忍不住產生引吭高歌的沖動,也讓人生出寄情山水、羽化成仙的想法。若能超脫現實,在這美景中永遠逍遙自在,誰還會在乎那些人間俗事呢?
想象著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煉升仙,以擺脫世俗之情,到那虛幻的神仙世界。仿佛遠遠望見神仙在彩云里,手拿著蓮花飛向玉京,希望隨仙人飄飄然凌空而去。
【拓展】
李白曾多次游覽廬山,因而其作品中描寫廬山的名篇頗多,錄《望廬山瀑布》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上一篇:《山坡羊·驪山懷古》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