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題解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范仲淹在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這首詞是范仲淹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句解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秋季到來,西北邊塞的風景多么奇異,大雁南飛避寒,沒有半點戀意。“塞下”,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的衡陽為止。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號角連連,馬嘶風號,萬千層巒疊峰里,云霧彌漫,夕陽西下,天際一片橘黃,孤城緊閉。“邊聲”,邊境特有的風聲,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角”指軍中的號角。“千嶂”,崇山峻嶺。“長煙”,荒漠上的煙。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斟上一杯濁酒,遙寄遠在萬里的思鄉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盤算回鄉的日期呢。“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聽慣了幽怨的羌笛聲,見慣了秋霜滿地,遠在邊塞守邊的戰士在夜深人靜時久久不能睡,輾轉反側,將軍和戰士們又長了些許白發,熱淚滿眶。“羌管”,羌笛,羌族樂器的一種。
評解
這首詞語氣沉郁雄渾,風格蒼涼悲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下片之間情景相生,渾然一體。上片“雁去無留意”移情于物,生動地表現了征人久戍邊關,更無留意的內心感受。“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在描寫邊塞風光的詞篇中,可稱警策。作者愛國主義的英雄氣概充滿了字里行間。下片把西北邊陲的羌管笳鼓聲帶進詞壇,使詞進一步向社會化靠攏。
這首詞既表現了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和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
范仲淹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大中祥符進士。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卒謚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工于詩詞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內容。
上一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歷史興亡感喟詞作
下一篇:梅堯臣《田家語》反映北宋田家生活痛苦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