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xiāng)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東武望余杭①,云海天涯兩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xiāng),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
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②,墮淚羊公③卻姓楊。
【注釋】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北宋蘇軾作。楊元素:指楊繪,字元素,時蘇軾由杭州通判調(diào)為密州知府,楊繪為蘇軾餞行于西湖上,蘇軾唱和此詞。
①東武:密州治所,今山東省諸城市。余杭:杭州。
②河塘:指沙河塘,宋代杭州地區(qū)的繁華區(qū)域。
③羊公:即羊祜,三國政治家,曾為荊州督,其死后襄陽百姓建廟立碑,歲時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該碑遂得名“墮淚碑”。此處以楊繪比羊祜。
【大意】
東武余杭兩地相望,遠隔天涯云海茫茫。這次動身從東武去余杭,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到那時我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
不用學世俗的樣子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今夜拿著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落淚的,原來不是羊祜,而是你楊元素啊。
【賞析】
為什么有思念,為什么有無可奈何,為什么會落淚,為什么有離愁?若沒有人離開,哪里還會有離愁,又如何會有其他種種?不過是因為心中還存了一點功名的熱望,一直惦記著現(xiàn)在的勞累奔波,或許有個指望,可能有些許盼頭。總是在充滿夢想的腦海中描繪出一幅“功成名遂”的畫面,到時再“還鄉(xiāng)”、到時再相聚還不是輕松愉快?這是衣錦還鄉(xiāng)的誘惑,被誘惑的多是充滿自信的人。
只是,既要衣錦還鄉(xiāng),便須先背井離鄉(xiāng),不離鄉(xiāng),怎么還鄉(xiāng);不背井,如何衣錦?于是,親朋好友不得相見,經(jīng)冬歷夏,經(jīng)年數(shù)載。家鄉(xiāng)的人思念,他鄉(xiāng)的人也思念,卻更加無奈。一心只想求一個功成名遂再還鄉(xiāng),如此,才能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細數(shù)這些年來的如意不如意。將缺失的歲月再補回,再追憶;將這些年的心酸重回味,重品嘗。
離殤從來不是說得出來的,如果能夠表達出來,那可能只有痛哭或者大笑吧。不過,痛哭也好,大笑也罷,因人而異。看遠處那幅送歸圖,七月的河塘邊,燈火已殘,斯人獨行月下,有蛙鳴聲做伴。一把辛酸淚,掩飾不住,就任其淌出來吧。“無情未必真豪杰”,生而為一個好人,想必為官也不會差,愿相會于功成名遂時!
【拓展】
蘇軾曾作《臨江仙》,其中同樣發(fā)出了“功成名遂早還鄉(xiāng)”的感嘆。全詞如下:
詩句端來磨我鈍,鈍錐不解生芒。
歡顏為我解冰霜。
酒闌清夢覺,春草滿地塘。
應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蕓香。
功成名遂早還鄉(xiāng)。
回車來過我,喬木擁千章。
上一篇:《十五從軍征》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