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
[定義] 同一個詞語在同一個句子中位于兩個不同的動作行為之后,即同一句話中兩個動賓短語的賓語是同一個詞語,或者說,同一個詞語充當同一句話中的兩個賓語的一種修辭方式。參見史塵封《漢語古今修辭格通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例釋] 根據兩個動賓短語的語義關系,可將同位分為四種類型:
(1)順承同位。即兩個動賓短語呈順承關系。
例1:那是一個學英雄做英雄的時代。
句中“學英雄”和“做英雄”兩個動賓短語有先后順序。
(2)假設同位。即兩個動賓短語呈假設關系。
例2:跟好人學好人,跟著老虎學咬人。
句中“跟好人”是“學好人”的假設條件。
(3)轉折同位。即兩個動賓短語呈轉折關系。
例3:“騎驢找驢”的現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
句中的“騎驢”和“找驢”是轉折關系。
(4)條件同位。即兩個動賓短語呈條件關系。
例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種瓜”、“種豆”分別是“得瓜”、“得豆”的必要條件。
從語法形式看,同位往往由緊縮復句構成,句子結構緊湊,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行為動作之后重復出現,加強了句子語氣,深化了詞語含義,使句子意義淺顯而又富有哲理,正因為如此,很多俗語都是由這種手法構成的。
[辨析] 同位與同語。都是同一個詞語的重復使用。區別是:
前者是同一個詞語用在兩個動詞后;而后者則是同一個詞語同時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如“星星咋還是那個星星,月亮也還是那個月亮;山也還是那座山呀,梁也還是那道梁。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來,娘是娘。”(電視連續劇《籬笆·女人和狗》插曲)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同義」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同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