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婁山關》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①,馬蹄聲碎,喇叭聲咽②。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注釋】
本詞寫于婁山關激戰之后,以婁山關之戰為題材,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毛澤東作。婁山關亦稱太平關,位于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毛澤東,字潤之,軍事家、思想家和詩人,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
①霜晨月:疊句,類似音律上的和聲,有連鎖作用。
②喇叭:此處指軍號。咽(yè):嗚咽、幽咽,聲音因阻塞而低沉。
【大意】
凜冽的西風吹得猛烈,大雁鳴霜,曉月當空。
曉月當空,馬蹄聲嘈雜凌亂,軍號聲沉郁低回。
莫說群山如鐵難逾越,而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前進。
重振旗鼓前進,茫茫青山似海,夕陽光華如血。
【賞析】
凡能用語言描繪出來的一切自然之景,都是人眼中的自然之景和心中之情的交織于筆尖的流露。西風、大雁、曉月、馬蹄、軍號,看似自然之景,實非自然之景,而是作者眼中之景,是寫情之景,表達的是景中之情,是作者之感。
因為天寒冷,才覺西風烈;因為路難行,才覺霜氣重;因為心情沉郁,才覺雁鳴凄苦,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這是紅軍夜行的真實寫照。因為天色未亮,凄風冷月,行軍困苦,所以灰暗的色調中沒有一點亮色。此情此景,如此陰沉抑郁的基調,讀之令人心情沉郁,在這一點上,作者的渲染是非常成功的。因而,若是按照一般的套路寫來,繼續寫人之困頓,路之艱難,行軍之不易,深化這悲苦的基調,也將會是一首沉郁頓挫的名篇。但作者卻并不滿足于此,他的性格中沒有一悲到底的成分,他的雄心壯志不允許悲傷蔓延開來,或者說他壓根就沒有把這悲傷當作單純的悲傷。因而它筆鋒一轉,一股雄渾的氣勢橫空出世,撲面而來。
在一片凄厲悲壯中,豪氣頓生,似乎之前悲傷的景色和激烈的戰斗是另一個人的傷感,在這漫漫的關山,艱險的長路上,定下從頭做起的決心才是他真正的想法。就算走了彎路,就算面臨重重困難,就算前路再多艱險,只要有堅定的決心,從頭再來也不會離成功更遠。
這首詞貫穿的時間線,也是一場戰斗的跨度,詞從天剛亮的時候開始,戰斗在日暮時分結束。紅軍經過一夜又一天的急行軍,早已過了險峻的關口,擊敗敵人,占領了婁山關,困難和艱險已經成為了過去。一天的激戰,硝煙遍地,血流成河,婁山關上那一抹將落的夕陽,是戰士們鮮血的顏色,西風中飄揚的旗幟,獵獵作響。佇立在婁山關上,看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莽蒼深邃,就像大海一般。
【拓展】
婁山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的文人墨客以此賦詩頗多,明代吳中蕃曾作《婁山關感事》。全詩如下:
王圖霸業久摧殘,血跡燒痕尚未寒,
和形帶影才兩個,杜鵑聲里據征鞍。
上一篇:《憶江南·多少恨》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憶秦娥·簫聲咽》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