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hàn)萏(dàn):荷花。)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雞塞:在今陜西橫山縣西,漢與匈奴之邊境,又作雞鹿塞、雞祿山。此處泛指邊塞。)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賞析】
上一首是春暮,這一首是初秋,似乎更要感傷,因為春暮畢竟春還在,而初秋則預示著霜寒終于來臨,極富生命力的夏日荷花從此凋零枯萎,真是會產(chǎn)生王國維所說的“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傷感。
因美人遲暮而生的傷感有很多種,詞中還是將其限定在傳統(tǒng)的邊塞愁思上,只不過也加以妙思之句。女孩子吹笙排解相思之苦,很可能吹的就是邊關之人愛聽的曲子,她吹了一遍又一遍,吹得自己的氣息都在笙管中凝結成水,似乎還不愿收場,寂寞情緒也就格外凝重起來。這番妙筆使之成為李璟最為流傳的名句,馮延巳在當時便稱贊不已。
至于這首詞有沒有言外的深意,那也是與上一首同樣的故事。兩首《浣溪沙》,這便是第二首。所以初秋凋零的荷花便是南唐的象征,而流不盡淚珠、訴不完愁恨、吹不停笙歌的佳人便是他自己。
上一篇:《望江南·天上月》表達什么?《望江南·天上月》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浣溪沙·五兩竿頭風欲平》表達什么?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