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姿瓊骨凈無瑕,竹外溪邊處士家。
若使牡丹開得早,有誰風雪看梅花?
-----趙希?
趙希?,在理宗寶慶年間(1225—1227)“頗著詩聲”,但傳世作品不多,有《抱拙小稿》一卷,詩不及百首。后人評論他的七絕“尤覺瑰妍有態”,是江湖派詩人的流亞。這首《次蕭冰崖梅花韻》是唱和之作,但蕭冰崖的《梅花》原韻已亡佚,無從比較,所以只能從和詩本身來體味了。
首句“冰姿瓊骨”描摹梅花的形態,與毛滂的“冰肌玉骨終安在,賴有清詩為寫真”、陸游的“廣寒宮里長生藥,醫得冰魂雪魄回”,詞語相類似。冰、瓊等字無非是形容梅花的晶瑩剔透,緊接著一個“凈”字,便概括了這種特性。首句雖起得平淡,但十分貼切。
第二句寫梅花開在竹籬外、小溪邊這些清幽的處所。古來詠梅詩何啻千百,而梅花綻開的地點,在詩人筆下卻是迥異的。杜子美見梅而起客愁,他吟詠的梅花開在江邊(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王介甫以梅象征高士,他筆下的梅花僻處墻角(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放翁孤芳自賞,他詞中的梅花便落寞地立在驛站斷橋(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這首詩寫梅花開在高潔的處士之家,暗用林逋典故,自然也有其感慨和喻意。這一句以映襯的筆法,不正面寫梅而梅花的身份自見。
第三四句是全詩精神所在。詩人從反面著筆,忽發奇想,提出牡丹與梅花孰早孰遲的設問。是啊,倘若牡丹花開早于梅花,姚黃魏紫,國色天香,觀者如云,趨之若鶩,又有誰會顧及幽香一縷、寂寞零落的梅花呢?如此一設一問,詩人心中一股落落寡合的牢騷便躍然紙上。趙希?的生平今天已不可詳知,從這首詩看來,恐怕他也是頗有些抑郁不平之氣的。但是,詩的意味并不止于此。牡丹雖好,畢竟不可能開在梅花之前;早春凜冽的寒風中,能夠斗艷吐芳的,畢竟只有冰姿玉骨的梅花。于是乎,這種冰清玉潔的名花,終于受到人們的青睞,不惜沖風踏雪,來相尋訪,它真正的標格和價值于茲乃見,趙氏詠梅的真正用意亦于茲乃見。這種欲揚故抑的方法,曲折變幻,比平鋪直陳的賦法更具感染力。而讀者在咀嚼之余,自能體會到第一、二句看似平淡,但所起的鋪墊作用,卻不可小覷。
自古詠梅佳句,層出不窮。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形容盡致;齊己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意境清麗。這首詩雖無此類警句,但它宕開一層,與牡丹作比,一句反問,兩層波瀾,使讀者興到神馳,聯想到一定的哲理,含蓄雋永,是很耐回味的。
上一篇:汪莘《次潘別駕韻》賞析
下一篇:方岳《春思》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