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永才 【本書體例】
【原文】:
萚兮(1)、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2)!
萚兮、萚兮,風其漂女(3)!叔兮、伯兮,倡予要女(4)!
【鑒賞】:
對本詩內容有種種不同解釋,大要有三:一說諷刺鄭昭公“君弱臣強,不倡而和”;二說淫女之詞;三說詩歌主人公從秋風落葉中領會到時光易逝,更加珍惜青春年華,要盡情享受那轉眼即逝的人生樂趣。對上述三種解釋,我都不敢茍同。
《詩經》作品寫作年代無法確指,作者姓名未見詳實,品評中雖可作些考證,但最根本的還須著眼于作品自身的內容分析。本詩兩章迭唱,內容相同。從其起興方式以及通篇表達的歡快、輕松的情緒看,可否將這首詩看作是歡慶豐收的歌呢?詩歌以風吹萚葉起興,分明告訴讀者那是一個仲秋季節。仲秋,樹葉開始枯黃,待風而落;仲秋,也是五谷登場的收禾季節。這個季節,景物并不蕭索,到處都堆放著成熟的谷物和瓜果。此時此刻,辛苦一年的青年男女又怎么能不歡歌狂舞呢?一時興致,信手作歌:“萚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歌詩大意是:葉兒落了,葉兒落了!風吹樹葉空中飄。小弟弟啊,大哥哥啊,我唱你和好熱鬧。語言簡潔樸實,直如口語,未見諷刺之詞,不聞淫哇之聲,也聽不到時光易逝之嘆,整首詩的基調是健康的、樂觀的,情緒是輕松的、歡快的。“萚兮,萚兮!”如此起興,點明了歌舞的季節、場景、環境。開始發枯的樹葉在秋風中飄落,詩人由此而聯想到歌舞的姿態:“風其吹女”,青年男女舞姿翩翩,實在是愜意得很。為了盡情享受豐收帶來的喜悅,姑娘們的歌喉癢癢,情不自禁地呼喚身邊的小伙子:“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長幼的次第。詩中“叔兮,伯兮”沒有特指,而是泛稱,不能指為男女相悅之詞。那么呼喚小弟弟、大哥哥們干什么呢?下文點出要旨:“倡予和女!”倡,首倡,即領頭唱的意思;予,代詞,我。倡予,就是我領頭唱。和,歌者以聲相應謂之和;女,代詞,你,指叔、伯。和女,就是你們跟著唱起來。多么歡樂的歌舞場面!青年男女,你唱我和,此起彼伏。全詩音節短促,加上舒緩語氣的“兮”字的運用,構成了這首詩歡快、輕松的基調。
上一篇:《菁菁者莪》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著》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