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
[定義] 后面的句子通過對前面句子的一個詞增加主語或賓語或定語或狀語或補語等進行擴充,使這個詞所指稱的事物或代表的行為更加豐滿和突出的一種修辭方式,其中,重復部分叫本體,延伸部分叫延伸體。參見何偉漁《延伸式修辭初探》(《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第2期)。
[例釋] 根據延伸體的多少,可以把延伸分為兩類:
(1)單項延伸。即對一個詞作一項擴充。
例1:但她真心真意要貼補金才,不但給他買大衣,而且準備給他買參茸大補酒。她以為她的一片愛心、癡心、善心將會得到丈夫的歡心,得到百倍的恩愛。誰想到,陳金才吊起了臉,狗臉,半天沒有說話。(王蒙《相見時難》)
例2:他厚道,厚道得過頭,顯著有點兒呆。他老實,不分對什么都老實,就難免有那么一點兒窩囊廢的樣兒。(浩然《蒼生》)
例3:可眼下,她真的煩了,很煩很煩。(張欣《遺落在總譜之外的樂章》)
例1在名詞賓語“臉”前增加定語“狗”。例2在形容詞謂語“厚道”后增加補語“過頭”。例3形容詞中心語“煩”前增加狀語“很”。
(2)多項延伸。即對一個詞作多項擴充。
例4:一切都不存在了,一切又都永垂不朽……世界上只有草、草、草,馬也是草,山也是草,房也是草,人也是草……人們啊,不論是上天的還是入地的,不論是被接見的還是被槍斃的,不論是樂掉了下巴的還是氣成肝癌的,你們知道這片草地嗎?你們為什么不到這塊草地上來練練氣功呢?(王蒙《雜色》)
例5:不。秀梅臨到了也沒有這樣咭哩咕噥過。秀梅看問題并不精明,也缺乏遠見。但她始終充滿了愛,愛生活、愛工作、愛她周圍的同志、愛年輕人。(王蒙《湖光》)
例6:真誠,誰不喜歡真誠呢?但如果是真誠的丑陋,丑陋的真誠呢?如果真誠得厚顏,真誠得做作,真誠得過分,真誠得虛偽起來了呢?(王蒙《相見時難》)
例4把主語“世界”延伸為“馬”、“山”、“房”、“人”等具體的指稱;例5在動詞“愛”后增加四個賓語;例6在形容詞“真誠”后增加四個補語。
延伸的表現形式是重復出現一個詞,擴充這個詞的語法內容。它還表現了詞的外延意義;在語用功能上,首先,它使語言簡明流暢,結構清晰,語意豐滿;其次,它強調凸顯了所重復詞語的指稱范圍或外部特征,使語言具有影像放大的作用,加深了陳述對象在接受者心中的印象。
[辨析1] 延伸與頂真。都是后面的句子緊接著沿用前面句子的一個詞。區別是:
(1)沿用的方式不同,前者的沿用可以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和上一句末尾的詞語相同,如例2、例5,也可以是下一句句中的詞語與上一句末尾的詞語相同,如例1、例3、例4;而后者的沿用必須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和上一句末尾的詞語相同。
(2)沿用的功能不同,前者的功能是強調延伸部分,以突出原詞的程度或內涵;后者的功能并不是強調原詞,而是為了使議事說理嚴謹周密,抒情寫意格調清新,如鄭義《老井》:“巧巧!巧巧!孫旺泉低下頭,沒話了。他憶起那湛藍的陰涼里那甘洌的清泉,那甘洌的清泉里那漾動的草棍和幽幽的大眼睛,那幽幽的大眼睛里那怨恨的歌聲……”前后句子首尾相聯,上遞下接,使話語清新流暢,條理清晰。有的從形式上看是頂真,但從功能上看,則是延伸,如例2、例5、例6。
[辨析2] 延伸與反復。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重復句子中的某個詞語。區別是:
前者除了重復詞語外,還要對這個詞語進行擴充,以說明這個詞語的外延或外部特征,且目的是強調擴充部分,而不是重復的詞語;而后者僅重復這個詞語,目的是強調這個詞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或精神狀態,如:“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句中“相思”一詞反復出現,并沒有對其擴充,目的是突出情竇初開的少女思念意中人的情態。
[辨析3] 延伸與接續。都是對前面句子中的某個詞的沿用。區別是:
前者是對整個詞的沿用,并從其前或后的位置對其擴充,且目的是強調擴充部分,即詞的外延部分或支配對象,而不是沿用的這個詞;后者一般是沿用前一個詞的一個語素,目的主要是強調或補充這個詞的內涵,如《紅樓夢》:“襲人笑道:‘我說你太淘氣了,總要淘出個事故來才罷。’”句子中“淘”是“淘氣”的一個語素,沿用的目的是強調“淘氣”的程度,而不是支配“事故”。此外,前者被沿用的詞可以是動詞、形容詞,也可以是名詞;而后者一般是動詞,有時也可以是形容詞,但不能是名詞。
上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移嫁」
下一篇: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