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佘國均李志
才見春暮的落花,
又見秋晨的紅葉。
秋風(fēng)到我這里來得更早
月亮到我這里更凄切。
我沒有家,沒有兄弟,沒有朋友,
我是孤獨(dú),我是孤獨(dú)!
我和浮萍一樣飄流無定,
從旅館到公寓,從茶樓到酒閣。
這里那里我都覺得寂寞,
寂寞便是我的國。
我到南到北只是要流淚,
到東到西只是要痛哭。
世界上還有什么地方
可消遣我日暮的情懷?
我的悲哀象雨后的春筍,
我怎能擊碎我的悲哀?
我的寂寞好比無邊的海,
它水一樣把我淹沒沉溺。
我逃不出這寂寞的國,
我將在寂寞里老死!
汪靜之
“寂寞的國”是汪靜之的詩集《寂寞的國》的代表作。詩篇開首,詩人以“春暮的落花”和“秋晨的紅葉”來形容歲月的蕭瑟;以秋風(fēng)、月亮的光芒來形容詩人心靈深處的凄涼。讓一種孤寂、凄楚的情愫從心中傾瀉而出。
接著,詩人滿懷悲涼地訴說:“我沒有家,沒有兄弟,沒有朋友/我是孤獨(dú),我是孤獨(dú)!”詩人在那樣一個(gè)世界,象孤獨(dú)飄流的浮萍一樣,毫無目的地“從旅館到公寓,從茶樓到酒閣。”生活的無望和苦悶纏繞著詩人那顆凄楚的心。
詩人不要寂寞,但他的世界就是寂寞的國。“流淚”和“痛哭”伴著他的東南西北。他尋找一個(gè)地方,“消遣我日暮的情懷”,但“悲哀象雨后的春筍”,詩人無法擊碎潛滋暗長的悲哀。詩人在寂寞的海里掙扎,詩人無望地喊出:“我逃不出寂寞的國,我將在寂寞里老死!”
這首詩,詩人用“春暮的落花”、“秋晨的紅葉”來映襯心中的悲哀,富有層次地表現(xiàn)了“寂寞好比無邊的海”。在藝術(shù)上,代表了這一歷史階段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色,構(gòu)思巧妙,表述層次分明。
汪靜之在寫“寂寞的國”的時(shí)候,已經(jīng)稍稍有一點(diǎn)閱歷,對(duì)于舊社會(huì)的庸俗丑惡,黑暗骯臟,處處看不順眼,一種格格不入,落落寡合,寂寞苦悶的情緒充滿了詩人那顆年青的心,誘使他傾訴出心中寂寞的情懷。正如他在《寂寞的國·自序》中說:“在這冷而硬的鐵的路上的旅人,只有落寞、苦惱、厭倦,三者已凝為大氣,把地球牢牢封了。我因?yàn)榧拍⒖鄲馈捑耄宰鲈姟!?/p>
汪靜之,作為湖畔派四詩人(應(yīng)修人、潘漠華、馮雪峰、汪靜之)之一,他的成就為最高,影響最大。他最有代表性的兩本詩集是《蕙的風(fēng)》和《寂寞的國》。《寂寞的國》相對(duì)于《蕙的風(fēng)》來說,創(chuàng)作上比較成熟,技巧上也很講究,比較注重音節(jié)的和諧,布局的嚴(yán)整,但它的影響卻沒有《蕙的風(fēng)》大。
上一篇:萬志為·家
下一篇:程寶林·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