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清風送白云
百丈懷海[1]
幸為福田衣[2]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云。
出處不詳
【白話新唱】
能夠成為出家人身穿福田衣
真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從此以后
這個世界就多了一個自由自在的人
面對一切的人事地物
有緣就留下來
無緣就離去
就像天上的白云
沒有非如此不可的執著
隨意地讓風兒吹向任何地方
【分析與鑒賞】
俗話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話雖說得瀟灑,內在還有一分火氣,仿佛說:“好!老子先走人。等有一天,老子發了,咱們再走著瞧!”
禪師的“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云”,境界就不一樣了。那是沒有我的尊嚴、我的利益等等考慮的,一切只是因緣的聚散離合,無主宰,非偶然,所以,因緣的風吹到哪里,腳步就跟著走到哪里。
人之生,人之死,也同樣是“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云”。
如果,你與世界還有因緣的牽纏,你就注定要來人間走一回。這份因緣,也許是一個未完成的理想,也許是一門未完成的功課,也許是一段未圓滿的感情,也說不定是菩薩悲天憫人的情懷……
禪師的人生觀是,該來的時候就來,該走的時候就走,不期待,不留戀,不瞻前顧后,單純地活在當下。有這樣的心情,即使投入忙碌的工作里,仍然是“乾坤一閑人”。
少了這份心情,出家了,穿上了福田衣,又如何呢?六祖慧能說過:“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則國土凈’。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則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
又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
心的清凈與在家出家沒有必然的關系。
心的清凈,只是沒有“一定要這樣”的執著,只是“有緣即住無緣去”,只是有該走的路,有該做的事,有該完成的任務,但是,沒有“我”在里面。
[1]百丈懷海(720-814):六祖下三世,嗣法于馬祖道一。
[2]福田衣:僧人穿的袈裟,比喻出家人是可以生產功德的福田。
上一篇:趙州從諗《魚鼓頌》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寒山子《不如林下貧》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