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秦觀
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導讀】
秦觀(1049—1100),宋代婉約派著名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受蘇軾賞識提拔,為“蘇門四學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詞》一卷。
“鵲橋仙”為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廣寒秋”等。
【原詞】
纖云弄巧①,飛星傳恨②,銀漢迢迢暗度③。金風玉露一相逢④,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⑤。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⑥。
【注釋】
①纖云弄巧:纖薄的云彩不斷變幻出奇巧的形狀。②飛星傳恨:牽牛織女二星閃爍,互相傳達不能相見的怨恨。③迢迢:路途遙遠漫長。④金風:秋天的西風,指時令。玉露:七月七日前后露水色白,故云玉露。⑤忍顧:不忍回頭看。鵲橋:傳說牛郎織女在天為星不得相見,七月七日夜晚,喜鵲在天河搭橋,使他們夫婦能相會。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這里指日夜相聚。
【譯詩】
薄薄的纖云變幻著七巧的色彩,
牛郎織女星傳遞著長久的思念。
天上的銀河路途是多么的遙遠,
只有在七夕這天才能見上一面。
一旦我倆相逢在秋風玉露之中,
這一天便遠遠勝過人間無數年。
相逢的時刻如此短暫恍如美夢,
千言萬語說不盡情意似水綿綿。
怎忍心回頭看各自歸去的身影,
那鵲橋搭成的路一直鋪到心間。
只要你我的愛情能夠天長地久,
又何必在乎早早晚晚的每一天。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兩字,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中間幾句概述路途的遙遠、見面的艱難和短暫相會時的甜蜜、離別時的凄楚,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這首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和優美的形象、深摯的情感結合起來,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則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上一篇: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