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名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導讀】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為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有《晦庵先生朱文公集》、《晦庵詞》及《四書集注》、《詩集傳》、《楚辭集注》等。
【原詩】
勝日尋芳泗水濱①,無邊光景一時新②。
等閑識得東風面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①勝日:風和日麗的晴朗日子。尋芳:賞花觀景。泗水:古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出山東泗水縣南麓,四源并發,故名。這里是泛指水濱。②光景:風光景物。一時新:同時煥然一新。③等閑:隨便。識得:見到。
【譯詩】
選個好日子賞花景來到泗水之濱,
無邊山川景物讓人感到煥然一新。
突然領悟到春風還有神妙的功能,
催得百花姹紫嫣紅全是它的原因。
【賞析】
這是朱熹一首很有名的富于哲理的寫景詩。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一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第三、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和尋芳之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做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上一篇: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春怨》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