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賦得臨池竹應制①
蔥翠梢云質②,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風影,流搖防露枝。
龍鱗③漾嶰谷④,鳳翅拂漣漪。
欲識凌冬性,唯有歲寒知。
【注釋】
①應制:應制詩。古時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詩。唐以后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內容多為歌功頌德,少數也陳述一些對皇帝的期望。
②梢:沖擊,插入之意。云質:云層里。
③龍鱗:用來指水波。后面鳳翅也是此意。
④嶰谷:采自伶倫的傳說。伶倫是黃帝的樂師,被派往生長著各種奇異竹子的嶰谷采割竹子,制造一套排簫。
賞析
這首詩是虞世南酬和唐太宗《賦得臨池竹》的應制詩。太宗詩曰:“貞條障曲砌,翠葉負寒霜。拂牖分龍影,臨池待鳳翔。”
虞世南在這首詩中先描繪出竹子的形象,仰望,一身青翠,高聳云霄。俯覽,倒影池中,幻彩清波。微風吹過,水起漣漪,竹影蕩漾,婀娜多姿。眼前的竹子就像游于嶰谷的神龍身上的鱗片,水中的倒影宛如掠過水面的鳳凰背上的翅膀。賦之龍鳳以與太宗詩中的龍鳳互應。但要知道竹子的耐寒力,只有到冬天才看得出來。
再加上第二句中提到的露水,詩人不但指出了竹子堅韌耐苦的精神,而且還含蓄地點出了太宗詩中的錯誤,因為太宗把竹子耐寒的主題寫入春天或夏天的景象里。含蓄無跡,實在巧妙!
上一篇:古詩《虞世南·蟬》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解縉·鋸子》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