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杜甫·渼陂行·渼陂行》的思想感情
岑參兄弟皆好奇①,攜我遠來游渼陂②。
天地黤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③。
琉璃漫汗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④。
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⑤。
主人錦帆相為開,舟子喜甚無氛埃⑥。
鳧鹥散亂棹謳發,絲管啁啾空翠來⑦。
沉竿續蔓深莫測,菱葉荷花靜如拭⑧。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歸無極終南黑⑨。
半陂已南純浸山,動影裊窕沖融間⑩。
船舷暝戛云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11]。
此時驪龍亦吐珠,馮夷擊鼓群龍趨[12]。
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13]。
咫尺但愁雷雨至,蒼茫不曉神靈意[14]。
少壯幾時奈老何,向來哀樂何其多[15]。
【注釋】
①岑參,南陽(今屬河南)人,當時著名詩人,與杜甫交好,時在長安,往來頗密。參排行二十七,有親兄弟五人,即謂、況、參、乘、垂。此處不能確指。好奇,好尋奇探勝。②渼陂(měibēi),在今陜西戶縣,源出終南山,有五味陂,陂魚甚美,因加水而以為名。③黤慘,天色昏暗貌。黤(yǎn),青黑色。忽異色,天色驟變。堆琉璃,謂波濤涌起。琉璃,喻水之清澈。④漫汗,猶汗漫,水勢浩瀚貌。事殊興極,天已異色而猶泛舟,所歷奇險,而興致極高,正見“好奇”處。憂思集,即下“鼉作”二句所云。⑤鼉作鯨吞,極言風濤驚險。鼉(tuó),一名鼉龍,又名豬婆龍,今稱揚子鱷。作,起。不復知,不可知。何嗟及,猶嗟何及。⑥主人,指岑參兄弟。舟子,船夫。氛埃,塵霧。⑦鳧,野鴨。鹥(yī),即鷗,一名水鸮。皆為水鳥。棹謳,即棹歌,為船工行船時所唱之歌。絲,指弦樂器,如琴、瑟、琵琶之類。管,指管樂器,如簫、笛、笙之類。啁啾(zhōujiū),細碎的聲音,此指各種樂器合奏聲。空翠來,謂云開而青天出。⑧沉竿續蔓,既有菱葉荷花,則陂水不深可知。而謂“沉竿續蔓深莫測”,乃極言之,故有人解作“言戲測其深也”。或解作沉竿與水中之蔓相續,則太泥。靜,潔。拭,凈。靜如拭,極寫菱荷之潔凈鮮艷。⑨渤澥清,極言陂水之空曠澄澈。渤澥(xiè),即渤海。又通謂之滄海。終南,即終南山,在長安南,渼陂源于此。無極,無盡,無底。下歸無極,承上“深莫測”來,言水底但見終南山影之黑而已,故下句即接“純浸山”。⑩裊窕,動搖不定貌。沖融,陂水深廣貌。[11]舷,船邊。暝,日晚。戛(jiá),摩擦之聲。云際寺,指云際山大定寺,在鄠縣東南六十里。藍田關,即秦峣關,在渼陂東南,藍田縣東南九十八里。二句皆指水中倒影而言,云際之寺,遠影落波,船舷經過,如與相戛,月映水中,如出藍田關上。[12]驪龍,古謂黑色之龍。《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馮(pínɡ)夷,水神名。[13]湘妃,傳說中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以舜南巡不返,死于蒼梧之野,遂沉湘水而死,故曰“湘妃”。漢女,傳說中漢水之神女。金支,猶金枝。翠旗,以翠羽所飾之旌旗。光有無,言光或隱或現。以上四句極力描摹月出而樂作的奇麗景象,燈火遙映閃爍,猶如驪龍吐珠,遠聞音樂間作,恰似馮夷擊鼓,晚舟紛渡,宛若群龍爭趨,美人歌舞,依稀湘妃漢女,服飾鮮麗,仿佛金支翠旗,置身其間,恍若神游異境。[14]咫尺,周尺八寸曰咫。此喻距離之近,亦喻時間短暫。蒼茫,曠遠迷茫貌。神靈,謂司雷雨之神。[15]二句用漢武帝《秋風辭》:“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評析】
天寶十三載(754)未授官時作。詩寫與岑參兄弟同游渼陂所見所感,景色瑰麗,光怪陸離,奇詭變化,恍惚萬狀,詞采精拔,極力突出一個“奇”字。首敘“鼉作鯨吞”之可憂,中敘鳧鹥菱荷與湘妃漢女之樂,末憂雷雨忽至,則又為之而愁。遂由自然的變化莫測而聯想到人生之哀樂無常,感慨無限。
上一篇:古詩《杜甫·麗人行》的思想感情
下一篇:古詩《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