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臺覽古》古詩全文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蘇臺覽古》古詩賞析
此詩乃詩人初游姑蘇、登臨吳王姑蘇臺的吊古之作,抒發了古今變遷、朝代興衰、人世滄桑的今昔之慨。蘇臺,即姑蘇臺,故址在今江蘇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首句,直寫登臺所見之景。“舊苑荒臺”四字,與“楊柳新”三字相襯,已溢出一腔古今滄桑之嘆。“舊”、“荒”二字,極寫今日姑蘇臺苑之荒涼殘敗。當年吳王夫差為了與美女西施日夜游樂,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用三年時間筑成橫亙五里的姑蘇臺,上建春宵宮,與寵妃西施在宮中為長夜之歡,曾幾何時卻已成陳跡。而“新”字卻襯出自然界楊柳依舊蓬勃春發的永恒景象。詩人在“臺”、“柳”之“舊”、“新”對比中,覽古之意已揭其端。
次句,追寫當年盛事,乃幻中之景。詩人站在荒蕪的姑蘇臺上,千年前那清脆悅耳的吳女采菱歌聲,似乎透過歷史滄桑的回音壁,重又蕩漾在耳際,那婉轉清亮的歌聲蘊含著無窮的春意。詩人的幻中之景已蘊今日吳宮美人不可復見之慨。詩人對當年“不勝春”歌聲的想象,正是眼前“楊柳新”之景觸發而生,故此一、二句起、承相接密合無間矣。
第三句妙在不從不復得見吳宮美人處寫下去,而是宕開一筆,轉借西江明月曾經照見吳宮美人寫起。詩人由今溯古。“惟有”二字排除了一切,只剩下永恒的西江明月才是歷史的見證,當年吳王與西施狂歡終宵之景,只有西江明月見過,如今的人們卻見不到了,抬頭仰望天空,西江明月依舊高懸,而美人不可復見,詩人覽古感慨之情三致意焉。末句之“吳王宮里人”,與二句之“菱歌清唱”暗相呼應,妙不著跡。全詩之情景,可謂“吊古情深,語極凄婉”(黃叔燦《唐詩箋注》)。
此詩與《越中覽古》主題相似,同為吊古,但此詩以今溯古,而《越中覽古》則從盛到衰;此詩之轉在第三句,而彼詩之轉則在末句,可謂同中有異。兩詩相較,太白藝術構思之多變,尤見一斑。在結構上,此詩末句“吳王宮里人”與次句“菱歌清唱”暗相比照,妙在不著痕跡。
上一篇:《月下獨酌》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李白《早發白帝城》流放途中遇赦時的愉快心情與沿岸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