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1],黃河入海流[2]。
欲窮千里目[3],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他的詩多以邊塞生活為題材,很適合歌唱,在當時廣泛流行,可惜現在只保存了六首絕句。
[題解]
鸛雀樓的舊址在今山西永濟西南城上,三層,因樓上常有鸛雀棲息,所以叫鸛雀樓。鸛雀樓面對中條山,下臨黃河。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太陽傍山而落,黃河流向大海。這宏偉的景象吸引著他,他想看得更遠更遠,便再登上一層。這首詩本來是寫登樓的過程,但包含了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
[注釋]
[1]依:依傍。依山,給人以白日與山緊緊挨在一起的感覺。從“依山”到“盡”,有一個過程,詩人寫出日落的動態,也可以想見他已目送落日多時了。
[2]入海流:包含著詩人的想象,從鸛雀樓是看不到海的。
[3]窮:盡。千里:表示很遠的地方。
上一篇:千家詩《李 白·渡荊門送別》題解與鑒賞
下一篇:千家詩《杜 牧·秋 夕》題解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