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夜書所見
蕭蕭①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②客情③。
知有兒童挑④促織⑤,夜深籬落⑥一燈明。
【注釋】
①蕭蕭:風(fēng)聲。
②動:打動。
③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
④挑(tiāo):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
⑤促織:即蟋蟀,又名蛐蛐。
⑥籬落:籬笆。
賞析
葉紹翁(公元1194年—?),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葉氏。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有詩集《靖逸小集》《南宋群賢小集》。又別著《四朝聞見錄》,雜敘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軼事,頗有史料價值,有《知不足齋叢書》《叢書集成》。
這是一首羈旅詩。詩人先以“蕭蕭”“寒聲”、大江和“秋風(fēng)”來渲染一種清冷的氣氛,從而點出思鄉(xiāng)之情。詩意是:梧桐的樹葉送來蕭蕭的寒意,江上的秋風(fēng)牽起孤客的清愁。夜深了,只有詩人這里還亮著燈光。他站在窗邊,微弱的燈光下,看到不遠處籬笆邊有響動,原來是孩子們借著燈光在外面翻騰著捉蛐蛐。這幅景象令人倍感親切,它岔開了詩人的愁緒,還是令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從而加深了思鄉(xiāng)之情,這里沒有交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詩人是因愁而起,因愁而看,岔開話題,大有“欲說還休”之意。這里詩人用了一個“挑”字,極為生動,似乎孩子們所挑的不是蛐蛐,而是孤客的心。一語雙關(guān),其意無窮。
上一篇:古詩《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孟郊·登科后》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