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雙關修辭手法
[定義]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音、語義等手段,使同一個語言形式同時具備雙重意義的一種修辭方式。特點是:表層義顯露,可由字面直接把握;深層義潛隱,需依靠語境間接體會。即言此而意彼。
[例釋]按照雙關的構成方式,可分為3類:
(1)語音雙關。利用詞語的音同或音近條件來表達雙重意義。
例1:投入金田,收獲明天。(金田房產廣告)
例2:一氣呵成,無需反復。(蒸汽電熨斗廣告)
例1表面上是說今天投入,明天收獲;深層義則是勸誘投資者立即行動,把資金投入金田房地產。本例利用了“金田”與“今天”音近的條件。例2利用“一氣呵成”里的“氣”與“汽”音同的條件,說明這種電熨斗的性能好、效果佳,只需“一汽”就可使衣物熨貼。
(2)語義雙關。按結構單位的大小,又可分為兩個小類:
(a)利用詞語同音異義條件表達雙重含義。
例3:甲:這位姑娘很挑剔,三十多了還沒對象。
乙:怪不得她喜歡戴有色眼鏡呢!
例3“有色眼鏡”表層義是指有顏色的眼鏡,深層義則是指它的比喻義“成見或偏見”。說話者表面上是在說這位姑娘平時喜歡戴有顏色的眼鏡,實際上說這位姑娘在挑選對象時總帶著成見或偏見來看待對方。
語義雙關在廣告中備受青睞。廣告策劃者結合自身產品的特點,從大眾熟悉的日常話語中選取切合自身要求的語詞或句子,賦予這些語詞或句子以新的意義,造成既熟悉又陌生的效果,使顧客在一驚一喜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誘惑。
例4:人類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聯想集團廣告)
例4“人類沒有聯想”中“聯想”一詞,指一種由此即彼的想象能力,廣告語表面上是說人類如果失去了想象力,世界將變得死氣沉沉,缺乏活力;而實際是把商品品牌與人類的想象力聯接起來,暗示了聯想集團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b)利用句子的同形異義條件表達雙重含義
例5:張敏:“嘿嘿,秘書長,你高興得太早了吧,你看,我這兒還埋著一個車哪!將!秘書長先生!從全局來看,你輸了,你完了,你交槍吧!”(京劇《八一風暴》)
例5是打入敵軍的地下工作者張敏跟秘書長下棋時說的一段雙關語,表面說的是下棋之事,實際上寓指敵我雙方的軍事形勢。此句中“從全局來看,你輸了,你完了,你交槍吧”巧妙地把棋局轉到戰局,悄悄地實現了語義轉移,從而使這句話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3)巧合雙關/對象雙關。指把眼前的事物或話語,巧妙地與以前或別處所見所說的事物或話語聯系起來,借用或仿用先前的語言形式來表述當前所要傳達的意思。表面上是在說當前的事物,實際上暗指以前或別處的事物,也就是指桑說槐,言在此而意在彼。
例6:寶釵因笑道:“你正經去吧。吃不吃,陪著林妹妹走一趟,他的心里正不自在呢。何苦來?”寶玉道:“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寶玉進來,只見地下一個丫頭在吹熨斗;炕上兩個丫頭打粉線,黛玉彎著腰拿剪刀裁什么呢。寶玉走進來,笑道:“哦!這是做什么呢?才吃了飯就這么控著頭,一會子又頭痛了。”黛玉并不理,只管裁他的。有一個丫頭說道:“那塊綢子角兒還不好呢,要熨熨吧。”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說道:“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曹雪芹《紅樓夢》)
例6“理他呢!過一會子就好了”,這句話表面上說綢子,實際上是黛玉巧妙地把眼前的綢子之事與先前寶玉說她的話聯系起來,借此奚落寶玉,表達對寶玉不理她的不滿,將黛玉復雜的內心刻畫得細致入微。
[辨析1]雙關與多飾。見“多飾”條。
[辨析2]雙關與換義。見“換義”條。
[辨析3]雙關與拈嵌。都是一個詞含有雙重意義。區別是:
(1)雙關表面上運用的是詞語的表層意義,實際上指向的是詞語的隱含意義,理解時必須把隱含意義發掘出來,否則理解將是不完整的;拈嵌只取詞語的表層意義,隱含意義以潛隱的方式存在讀者的心中,理解時不一定要把隱含意義挖掘出來。
(2)雙關詞語的表層意義與隱含意義之間是本義與比喻義或引申義的關系;拈嵌詞語的表層意義與隱含意義之間是涵義與名稱的關系,即表層意義是詞語的固有涵義,而深層意義則指向某個名稱。例如“苦旱喚雷雨”中“雷雨”表面上指的是一種自然現象,實際上也指曹禺的劇本《雷雨》。
[辨析4]雙關與婉曲。見“婉曲”條。
[辨析5]雙關與析數。見“析數”條。
[辨析6]雙關與戲擬。都是借用或仿用他人的話語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區別是:
(1)巧合雙關是一種修辭方式,用同一個語言形式表達雙重意義,屬于修辭學范疇;戲擬是文藝學術語,指的是一種話語或文本的生成方式,是在借用某一語言形式的同時顛覆這一語言形式本來的意義,如王朔小說文本中許多崇高的偉人話語直接出現在“痞子們”的口中,形式未變,但偉人話語原有的崇高意義被瓦解得支離破碎。
(2)在形式上,巧合雙關所借用的原語言形式,與它現在的形式共同出現在一個話語流中,前后相應,也就是說,同一語言形式在話語中至少要出現兩次;戲擬是直接借用已有的語言形式將其置入當前的語境中,也就是說,這一語言形式在話語中一般只出現一次。
(3)在意義上,巧合雙關借用后的語言形式含有雙層意義,一層與當前事物相關,一層與借用前的事物相關,這一語言形式原有的意義并沒有消失;戲擬借用后的語言形式的意義只關涉當前,它的原初意義則在當前語境中被顛覆,成了被戲弄的對象,例如:“馮老師是捧人方面的專家,在捧人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可以說是在這個領域做了開創性的工作,世界上也是領先。捧人這個專業在我國還屬于邊緣學科,世界多數國家還是空白……”(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例句將學術界的專業話語原封不動地加到俗人身上,表面上是極盡贊揚之能事,實際上是極盡貶低之能事,話語原有的崇高意義消解得無影無蹤。
[辨析7]雙關與象征。見“象征”條。
[辨析8]雙關與移意。見“移意”條。
[辨析9]雙關與引用。都是借用他人的話語形式來傳達自己的意思。區別是:
巧合雙關借用的話語形式包含兩層意義:表層義與深層義;而引用所借用的話語形式其意義在當前語境中并未發生變化,只是與語境相切合。
上一篇:什么是換算修辭手法
下一篇:什么是排比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