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偶題·其一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②崔嵬③。
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④云從底處⑤來。
【注釋】
①幅巾:古代貧賤男子以整幅絹裹頭的頭巾。《東觀漢紀鮑永仁》:“更始役,永與馮欽共罷兵,幅巾而居。”
②面:遮蓋,籠罩。
③崔嵬:山頂。《詩·小雅·谷風》:“習習谷風,維山崔嵬。”毛傳:“崔嵬,山巔也。”
④不道:猶不知。李白《幽州胡馬客歌》:“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⑤底處:何處。
賞析
這首詩疑作于乾道、淳熙年間(公元1174年前后)。朱熹往往從日常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學的道理。這首詩也一樣,詩人說門外美麗的青山山頂終日云遮霧罩,猶如戴著一幅頭巾。我們只看到雨是從云中而來,殊不知云是地上的水氣升到天上形成的。詩人通過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人們通常只看到一件事情的結果,而不去關心這件事情的成因。事實上,只有地上的水氣一點一點地升到空中,并不斷積累,才能形成云團,最終落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雨水。每一個人的成功和成就也是如此,沒有踏踏實實的努力,沒有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永遠沒有那巨大的成就。讓我們以此詩共勉,珍惜時光,埋頭苦干吧!
上一篇:古詩《曹操·龜雖壽》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商隱·夜雨寄北》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