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
羅隱
名句: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導讀】
羅隱(833—909),唐末文學家。字昭諫,原名橫,因屢試不第,憤而改為隱。自號江東生,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陽)人。二十七歲即在貢籍,卻十試而不中。后奔波游歷,歷淮、潤諸鎮,皆不得意,直至五十五歲才投奔雄踞東南的杭州刺史錢镠,辟為從事,又請置錢塘縣,表為縣令。天祐三年(906),轉司勛郎中,充鎮海節度判官。梁開平元年(907),錢镠被封為吳越王,又表薦羅隱為給事中,世稱“羅給事”。羅隱詩文多憤世之作,但散佚較多,今存《甲乙集》。
這首詩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對不勞而獲的人的痛恨和不滿。
【原詩】
不論平地與山尖①,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注釋】
①山尖:山巔。
【譯詩】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巔,
鮮花盛開之處蜜蜂全飛遍。
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蜂蜜后,
竟不知是為誰辛苦為誰甜?
【賞析】
這是一首別具特色的詠物詩。蜜蜂成了詩歌的主角。蜜蜂一生為釀蜜而勞苦,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著眼于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深遠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這首小詩在藝術表現上很有特點:其一是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嘆蜜蜂一生經營,除“辛苦”而外別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夸的口吻,說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地。這里作者運用表示極度的副詞、形容詞——“不論”、“無限”、“盡”等等和無條件句式,極稱蜜蜂“占盡風光”,似與題旨矛盾。其實這只是正言欲反、欲奪故予的手法。末二句對前二句反跌一筆,說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屬誰有,將“盡占”二字一掃而空,表達效果就更強。其二是敘述反詰,唱嘆有情。此詩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并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來表達。前三句主敘,第四句主議。本來反詰句的意思只是:為誰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卻分成兩問:“為誰辛苦”?“為誰甜”?反復而不重復,言下辛苦歸自己、甜蜜屬別人之意表現無遺。第三是寓意深遠,可以兩解。此詩抓住蜜蜂的特點,不做作,不雕繪,雖平淡而有意味,使讀者能從這則“動物故事”中有所悟,覺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說此詩實乃嘆世人終生皆是為利祿而勞累;有人則認為是借蜜蜂來歌頌辛勤的勞動者,無情諷刺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兩種理解都可通。
這首詩以物寄情,立意新奇,形象生動。“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兩句詩,使用通俗的語言、疑問的句式,非常形象地借蜜蜂這種勤勞的小動物說明事理。隨著時代的前進,勞動光榮成為一種普遍觀念,蜜蜂越來越成為一種美德的象征,這首詩也成為名詩而流傳。
上一篇: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