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出典】
李白《將進酒》。
【原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隋末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出生地有蜀中、西域諸說,沒有定論。
李白少年時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10歲誦詩書,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愛好十分廣泛。15歲左右就寫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開元十四年(726)起,李白三次游歷,天寶三年秋,李白在洛陽和汴州分別遇見了杜甫和高適,三人便結伴同行,暢游了梁園和濟南等地,李杜從此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這一時期,是詩人創作最豐富的時期,代表作品有《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北風行》、《梁園吟》等。深刻地揭露現實和強烈的反抗精神是這個時期作品的顯著特色。
寶應元年(762)十一月,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家中,終年62歲。
李白,被后人稱為“詩仙”,《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等詩均為傳世名作。
【故事】
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的一天,李白接到好友元丹丘的邀請,請他來潁陽山居相聚,并說另一位友人岑勛也會來到,請他不要推辭。于是,李白乘舟來到元丹丘處。
在嵩山最高處,可以望見潁水自西而東,又折向東南,流向千里以外。元丹匠的別業“潁陽山居”,就在嵩山腳下,潁水岸上,環境很是雅致。
三位朋友相見,感到十分愉快。于是,置酒擺菜,開懷暢飲,從白天一直飲到皓月東升。李白干脆叫把酒肴擺在院子中,月光灑到他們的身上,三人邊飲邊談。
慢慢地,月亮升高了,也更明亮了。三人的興致越來越濃,李白談到他的雄心壯志和抱負時,禁不住手舞足蹈,當談到懷才不遇,不能見用時,不禁感慨悲嘆。
李白的酒已經喝了不少,還在不停地斟酒,也給元丹丘、岑勛斟酒,好像他是這里的主人。元丹丘怕他喝醉,笑著說:“我沒錢打酒了。”李白說:“既然請我喝酒,就要讓我喝個痛快。沒錢嗎?好辦,叫孩兒把我的寶馬和狐皮袍子拿去換酒。”顯然已有醉意,偏偏不停嘴地說:“岑夫子,元丹丘,來,來,干杯,干杯。”元丹丘說:“你已醉了。”李白把一杯酒一飲而盡:“我醉了?不可能。我沒醉,沒醉。”元丹丘說:“你既然沒醉,就寫一首詩看看。”李白一聽,大笑道:“好,我酒喝得越多,詩作得越好。”于是,他揮筆寫下了《將進酒》詩,“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就是這首詩中的名句。
【賞析】
自古以來圣人賢者都默默無聞地逝去了,只有那些狂歌醉酒之士留下了不朽的名字。
盛唐之時,士人都想建功立業,李白也是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但一次長安之行,徹底粉碎了他的夢幻,所帶來的只是痛苦與憂憤,于是,他便想長醉而不愿醒來,更不愿看到人世間的污濁與丑惡,這首詩表達了自己的憤激之情。
上一篇:普明《十牛圖頌之一:未牧》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洞山良價《只到潼關即便休》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