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注釋】
才道:才知道。紅淚:女子的眼淚。
【評析】
此闋應為戀情詞,惜其對象不可確指。“而今才道當時錯”為此詞主旨,亦是最有力度的一句,正如梁啟超所云有“哀樂無常”的感慨,是“情感熱烈到十二分,刻畫到十二分”(《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緒》)。因為人生有一種悲劇就在于:時光向前,永遠都不可能回到過去!換言之,有的錯誤,一旦犯下了,就有可能成為一輩子的悔恨。令詞人如此痛悔的一定是一段錯過或者錯誤的愛情。性德一生至少經歷過四段“錯誤”的愛情:第一次錯誤是他的初戀,少年時代,盡管他和戀人有過山盟海誓,但外在的壓力迫使兩人不得不分手,性德對這段初戀的悲劇悔恨不已。第二次錯誤,是性德和盧氏的婚姻。這段婚姻只持續了短短的三年,盧氏便撒手人寰,這是性德一生中最大的損失。這段愛情,不是人為的錯誤,而是命運的錯誤,是上天過早地奪走了他最愛的人。第三次錯誤是性德的第二次婚姻。原配妻子盧氏去世以后,性德續娶官氏。對于第二次婚姻,性德極少在自己的文字里提到,可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讓我們不難猜到,他和官氏的婚姻并不幸福,至少無法與盧氏相比,這是一段缺少愛的婚姻。第四次錯誤的愛情,是性德在生命的最后階段與江南才女沈宛的戀情。雖經好友顧貞觀作伐,性德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納沈宛為外室,性德時年三十歲。但這段愛情亦以悲劇告終,一說沈宛執意離京,性德苦留不住。如此說成立,則從此闋詞意來看,指為沈宛之戀或更確切。“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分手的時候,他們還強作歡顏,努力想安慰對方,努力想留住他們回憶中最歡樂的時光,然而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落盡梨花月又西”,下片以景作結,蘊無盡凄涼無奈之意。據說,在沈宛返回江南的時候,腹中已經懷有性德的孩子。這個孩子,成了性德的遺腹子,其生平已不可詳考。
上一篇:雪竇重顯《道貴如愚》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山茨通際《除夕》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