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與我最相知
湛然圓澄[1]
白云與我最相知,我住山時他亦隨,
侵早和風辭嶂外,晚來依舊護柴扉。
《湛然圓澄禪師語錄》卷八,
卍續藏第一二六冊頁二九七下
【白話新唱】
白云是我最好的知音
我住到山里他也跟到山里
早晨風起
白云就離開群山遠游
傍晚時
白云又回來
依舊守護我簡陋的茅屋
【分析與鑒賞】
在湛然圓澄的筆下,白云仿佛變成了有靈性、忠心耿耿的好朋友,不但隨他住山去,還懂得在傍晚的時候,回來與他作伴,守護家園。這是禪師的“白云狂想曲”嗎?
當然,我們可以這么分析,白云就是象征與我們形影不離的佛性,而作者不過是以擬人化的手法來描寫而已。白云離去,象征我們忘失了佛性,在物質世間辛苦地體驗各種酸甜苦辣,就像白天驕陽如火;白云歸來,象征我們完成了物質世間的功課后,又回歸佛性的寂靜清涼,就像入夜后,清風徐來……
只不過,除此之外,這樣的“擬人化”的描寫,還令我聯想到,有沒有可能,白云雖是聚散不定,但“她”也可能是有意識的,不是無情之物?
古印度的耆那教徒認為,大地是有生命、有感覺、有意識的,所以我們走在地上時,腳步要輕緩,以免把大地踩痛了!
這只是印度人的浪漫想象嗎?
尖端的量子物理學家發現,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有意識的,粒子與粒子之間,甚至能夠“心電感應”!
這是科學家的瘋狂嗎?
六祖慧能悟道時,脫口而出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佛性能生萬法,萬法都具足佛性,這是一體兩面的存在,是千百年來悟道者的體驗。
像這樣的“事實”,只要我們肯多思索一下,就會覺得“我們真的是活在不可思議的大神秘里”!從而更能在紅塵中發現平凡生活自有不平凡的意境,更能體會“饑來吃飯困來眠”的奧義。
白云與我最相知……
[1]湛然圓澄(1561-1626):六祖下三十六世,嗣法于大覺方念,有《宗門或問》一卷、《湛然圓澄禪師語錄》八卷行世。
上一篇:石霜妙印《未動舌頭文采露》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長沙景岑《百尺竿頭須進步》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