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青山 【本書體例】
【原文】:
終朝采綠(1),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2),不盈襜(3)。五日為期,六日不詹(4)。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5)。之子于釣,言綸之繩(6)。
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7)。
【鑒賞】:
孔穎達《疏》云:“此詩婦人之作”。陳子展亦曰:“君子于役,過期不歸,婦女怨詩之作。”都認為這是一首怨婦思念其丈夫的詩。無論就詩的內容、語言、風格來講,皆具有《風》的特色,確實是大異於“朝廷之音”。
全詩四章,不用比興,均以賦的形式寫出。第一章寫女主公整整一個早晨,采摘藎草,卻沒有采滿一捧。是她手腳遲緩、精力不濟嗎?不是。朱熹《詩集傳》中評說這種采摘時間長而采摘成果少的矛盾現象時說:“婦人思其君子,而言終朝采綠而不盈一掬者,思念之深,不專於事也。”這話真可謂深得人心!可以想象,一個女人為了思念丈夫,時時走神、發愣,“不專於事”,以致常常停下采摘勞動都不覺得。乃至突然想到,丈夫歸期日到,而自己“予發曲局”,頭發亂蓬蓬地還沒有梳理,便干脆撂下手中的營生,急不可待地跑回家里去梳洗。這一章,由一、二句寫女主公勞動時的神思,到三、四句的動態描寫,活脫脫地寫盡了一位思婦感情的波瀾和她對丈夫思念的癡迷。也許她在想到情熱的時候,突然幻想丈夫此刻就要歸來,於是便情不自禁地趕回家去打扮一番。她那一往情深、如醉如癡的情態,表現得何其典型、生動!
第二章開頭,跟首章基本相同。寫她采了一早晨的藍草,還不滿一圍裙。從藝術上看,這里采取了重復詠唱的方式;從詩意的表現上說,不妨理解為是寫女主人公第二天去采摘藍草時的情景。因為有了頭一天興沖沖的失望,才有了今天疑三慮四的焦灼:“五日為期,六日不詹”。原來,丈夫說好是五六天回來,如今已走了六天卻還不見蹤影。這如何叫女主人公安靜下來呢?無情無緒的她度日如年,光顧了屈指計算丈夫的歸期,思念、憂慮之情攪拌在一起,哪能夠專事勞動呢?
第三、四章,筆墨蕩開,同樣是一種相思憶念之情,卻由想他、念他,轉換為對丈夫歸來后游、釣情景的描摹或憧憬。她憶念著,或想象著:丈夫果然回來后,他們就會夫唱婦隨,打獵同去,釣魚同往,她為他備弓箭、理釣絲,形影相伴,寸步不離。勞動中有了收獲,丈夫釣著了魴魚和鏈魚,她看著無不高興,活蹦亂跳的魚兒竟使她十分開心。這也許是他們夫婦昔日勞動生活情景的再現,也許是她對安定團圓生活的一種渴求。總之,詩中的魚水之歡,暗喻了他們家庭生活應該是怎樣美滿、和諧和快樂。
上一篇:《酌》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采芑》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