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聞官軍收①河南河北②
劍外③忽傳收薊北④,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⑤妻子⑥愁何在,漫卷⑦詩書喜欲狂。
白日⑧放歌須縱酒,青春⑨作伴好還鄉。
即⑩從巴峽⑾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①聞:聽見。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收:收復。
②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復。指當時黃河以南和及黃河以北地區。
③劍外:劍門關以外,這里指四川。劍門關,位于四川盆地北緣,地處川、陜、甘三省結合部,屬軍事要沖。
④薊北:河北北部地區。
⑤卻看:回頭看。
⑥妻子:妻子和孩子。
⑦漫卷:胡亂地卷起(這時還沒有刻板的書)。
⑧白日:白天,表現時光美好。
⑨青春:綠春。
⑩即:即刻。
⑾巴峽:閬、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非指巴東三峽的巴峽。
賞析
該詩作于公元763年(廣德元年)春天,作者時年五十二歲。公元762年(寶應元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也相繼投降,持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到此算是結束了。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臺),過著漂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杜甫自注:“余有田園在東京(洛陽)。”東京應是其祖宅,其回鄉心切欣喜之情自不言表。
此詩歌一開始便突傳捷報,起勢迅猛,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令詩人喜極而泣。然后詩人回頭一看,他似乎要對家人說些什么。其實這時什么也無須說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他們隨意收拾著滿屋子的詩書,詩人用了一個“漫”字將親人們喜不自勝的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而“漫卷詩書”又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詩人生活的清貧。八年來的重重苦難,終于像噩夢一樣過去了,全家都可以返回老家洛陽了。屋子里充滿了歌聲和歡笑,這么好的日子一定要一醉方休,在鳥語花香的季節與妻子兒女們做伴還鄉,那是怎樣的一種快樂啊。詩人似乎已經忘記了自己還在梓州,心早已回到故鄉。
這里詩人用了四個地名: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并用“即從”、“便下”綰接,對仗工整,一氣鑄成,用字極精。似乎自己已經疾馳而過,快意之情盡在筆端。不愧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上一篇:古詩《杜甫·兵車行》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