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西蜀花間詞與南唐詞
王筱蕓
唐宋詞由萌芽到成熟,五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時期。與五代十國其他文學樣式相比,五代詞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在五代短短半個多世紀里,涌現了大量的詞人詞作。據《全唐五代詞》所輯,五代詞計四十余家近七百首,相當于有唐近三百年所存文人詞總和的一倍。五代詞在詞史上的意義,不僅在詞人詞作的數量上,還在于五代詞在詞體、詞選、詞派、詞格、詞論的形成,相對晚唐均有長足發展。
據學者推測,大約寫于五代時期的部分敦煌曲子詞所呈現的民間詞“樸拙可喜”的原生態,反映了與文人詞截然不同的風貌;昭示了一個沉埋千年不為人知的、充滿勃勃生機的民間詞壇的存在。第一部文人詞集《花間集》(公元940年),開宗立派,奠定了“詩莊詞媚”“詞為艷科”的傳統模式,反映了詞人相對集中、創作興旺的西蜀詞生態;南唐君臣詞,則在“詞為艷科”的花間“艷詞”模式外,以其“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文人雅詞,完成晚唐五代詞“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重大轉折。這一切都昭示著五代詞在詞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上一篇:略談《孟子》的思想與文學
下一篇:關于胡適的《水經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