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題解】
“滿江紅”,又名“念良游”、“傷春曲”。雙調,93字。前闋四仄韻;后闋五仄韻。這首詞的寫作,雖跨入1963年,但距《冬云》之寫作,僅14天。故詩人情緒與寫作《冬云》無大異。詞題為“和郭沫若同志”,郭氏《滿江紅·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懷》發表于1963年1月1日《光明日報》。毛澤東時在廣州,讀《光明日報》上郭詞,于是有感而發,寫詞以和之。詞的批判目標,主要指以蘇聯領導者為代表的反華勢力。郭沫若《滿江紅·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懷》云:“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人六億,加強團結,堅持原則??。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注釋】
[寰球]寰通“環”,地球。
[螞蟻緣槐]典出唐李公佐傳奇《南柯太守傳》。傳奇寫淳于棼夢入“大槐安國”,經歷升沉榮辱,醒后方知所謂“大槐安國”者,乃槐樹下一蟻穴而已。
[蚍蜉撼樹]典出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蚍蜉,一種大螞蟻,可以害樹。
[西風落葉]化用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句。
[鳴鏑]又稱嚆矢,一種響箭,《史記·匈奴列傳》載,冒頓單于制作鳴鏑。韋昭注:“矢鏑飛則鳴。”
【品評】
郭沫若詞《元旦抒懷》主旨在于贊頌。頌祖國形勢,頌領袖功業。頌之余,還有對敵人(主要指當時的“修正主義者”)的批判。
毛澤東和詞,為批判特色極強的形勢抒懷。“敵情”觀念強,蔑視情緒重,將詞作當成了一篇戰斗檄文;所以,這首《滿江紅》洋溢著快人快語的憤激。在委婉含蓄的風旨上,稍遜《沁園春·雪》或《念奴嬌·昆侖》。此或老當益壯的老來情致使然。
上闋,幾乎都是對立方面的反派形象:“蒼蠅”凄厲,“螞蟻”夸國,“蚍蜉”撼樹,“西風”吹葉,以圍攻的姿態,犯我“長安”。這是詩化的國際形勢,這是毛澤東感同身受的時代氛圍。化為詩句,一一點擊之,皆小角色、小頭臉、小玩意、小破壞者而已!小人成不了大氣候,故“飛鳴鏑”三句,足以一箭雙雕、三雕、四雕而制之。
與一切小角色對應存在的,是一位將地球也視為“小小寰球”的精神巨人。吟誦此章,萬勿忽略詩人為我們塑造的那位抒情主體!
下闋,由隱喻托諷轉為直抒胸臆。“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個“急”,一個“迫”,表達了詩人在時間之河中的生命自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爭”字一出,詩人已將生命的緊迫化為朝夕克敵的行動。不要說“一萬年”,千年、百年亦屬“太久”,“只爭朝夕”才是多少智慧。“四海”、“五洲”二句,是毛澤東的世界形勢估算。時至今日,后人已不必衡估其準確與否。我們感受的,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者的無私情懷。“全無敵”句,迸射人生自信,“害人蟲”何足道哉!
詩詞的節奏(律),是生命節奏(律)的藝術化產物。這首詞,節奏之迅急,在毛澤東所有詩詞中絕無僅有。是臨敵前的昂奮使然?抑或突圍時的緊張使然?
上一篇:毛澤東《西江月·秋收起義》賞析品評
下一篇:毛澤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賞析品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