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珪(?-1174)金朝文學家、學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位石家莊市東北)人??。
醫(yī)巫閭
幽州北鎮(zhèn)高且雄,倚天萬仞蟠天東;
祖龍力驅不肯去,至今鞭血余殷紅??。
崩崖岸谷森云樹,蕭寺門橫入山路;
誰道營丘筆有神?只得峰巒兩三處。
我方萬里來天涯,坡陀繚繞昏風沙;
直教眼界增明秀,好在嵐光日夕佳。
封龍山邊生處樂,此山之間亦不惡;
他年南北兩生涯,不妨世有揚州鶴。
這首十六句的歌行體山水詩,若從大處著眼,可分成前八句寫景,后八句抒情兩大部份。進一步考察,根據(jù)其四句一轉韻的特點,全詩可分為四個層次:
首四句破空而來,描寫醫(yī)巫閭雄健的氣勢和神奇的來歷。它座落在古幽州的北部,像一位封疆大吏,率部鎮(zhèn)守著金國的北疆;座座山峰像成千上萬枚銳利的兵刃,直刺天穹,蜿蜒盤曲在太陽升起的地方。在霞光的映射下,山崖呈現(xiàn)出殷紅的血色,這使詩人想起了關于此山來歷的神奇?zhèn)髡f:莫非這就是秦始皇當年令神人鞭石留下的血跡吧?這起首四句既寫出了山勢之高雄,又寫出了歷史之悠久,足以籠罩全篇,并將讀者帶進一個空曠、邈遠的神奇時空之中。
“崩崖岸谷森云樹”四句,詩人帶領我們由遠而近,緩緩步入游山之途。這山之獨特景觀,一在山勢之峭拔,崩崖裂石,刀劈斧鑿;二在樹木之豐茂,郁郁森森,高聳入云。佛寺廟宇座落在綠村掩映的山間,寺門橫占著山路一方,更令人感到山中處處有奇。然而山景應接不暇,佳趣紛至沓來,寫不完也道不盡,于是詩人筆頭一轉,引出一位北宋山水畫家李營丘來。營丘是被譽為“古今第一”(《宣和畫譜》)的北方山水畫家,傳世之作有《茂林遠岫圖》、《睛巒蕭寺圖》等,有“咫尺之間奪千里之趣”(《圣朝名畫評》)之妙。可是詩人認為,營丘的山水畫,只不過表現(xiàn)了兩三處峰巒,像醫(yī)巫閭這樣氣勢磅礴的全景,他還未能畫到。這樣寫來,便有力地收束住對山景的描繪,為讀者留下一片廣闊的想像空間,使醫(yī)巫閭的雄奇景觀,盡在不言之中,實為以少勝多之妙法。
“我方萬里來天涯”四句,詩人開始抒發(fā)游宦北地的感慨。據(jù)《金史》本傳記載,蔡珪于天德三年登進士第后,不求調,久乃除澄州軍事判官。澄州在金屬東京路,今地在遼寧海城。初入宦途即遠征北疆,當然會引起詩人心態(tài)極大的波動。最初的感受是道路崎嶇,盤旋繚繞,風沙漫天,生理上心理上都很不習慣。直到來到醫(yī)巫閭山間,明秀的山色令詩人的心境豁然開朗,旅途的風塵煩惱也一掃而光。“好在嵐光日夕佳”一句,既是借用陶詩的成句“山氣日夕佳”,也是實寫實情,表明詩人從早到晚留連山色嵐光,樂而忘返。
最后四句直抒胸臆。詩人的家鄉(xiāng)有封龍山,而仕宦之地有醫(yī)巫閭。詩人認為,只要有明秀的山水相伴,那么,無論在南在北,無論居家從政,都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都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詩人用“不妨世有揚州鶴”的典故來表明,他相信自己在功名事業(yè)的追求與山水審美的追求兩方面,能夠做到高度統(tǒng)一,兩全其美。
上一篇:《姚云文·摸魚兒·艮岳》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邊元鼎·八月十四日對酒》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