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墮西山,飛帆拂天鏡。
誰開一窗明,納此千頃靜。
寒蟾發(fā)淡白,一雨破孤迥。
時邀竹林交,或盡剡溪興。
扁舟還北城,隱隱聞鐘磬。
-----程 俱
豁然閣,瀕臨太湖,在今江蘇吳江。北宋蔡佃有《豁然閣》詩:“長風(fēng)東南來,濁浪撓清鏡。小軒寂寞入,默視心獨靜。”厲鶚《宋詩紀(jì)事》蔡詩注說:“見《吳江縣志》。”程俱《豁然閣》詩是和蔡佃之作。
《宋史·程俱傳》載,程俱早年曾“以外祖尚書左丞鄧潤甫恩補(bǔ)蘇州吳江主簿,監(jiān)舒州太湖茶場”。《豁然閣》就作于這一時期。程俱《游大滌》詩:“太湖隱吏疏且頑,手板拄頰看西山。”(見《宋詩紀(jì)事》)《吳縣游靈巖》詩:“明霞墮西山,夜氣郁已蒼。”《太湖?檄西原道即事三首》說:“西山路暗光已夕,東山山頭余日紅。”(以上均見《北山小集》)這些詩句中的“西山”,與本詩第一句“云霞墮西山”相互印證,也可見《豁然閣》是詩人早年游太湖所作。
一二句寫詩人黃昏出游,飛帆駛?cè)氤戊o的太湖。詩一開始就把人們引入奇美的境界,絢麗多姿的晚霞在西山上空飄浮,清風(fēng)徐吹,帆船輕輕劃破水平如鏡的湖面,這景象,令人想起王勃《滕王閣序》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誰開一窗明,納此千頃靜。寒蟾發(fā)淡白,一雨破孤迥。”詩人登上了豁然閣,憑窗遠(yuǎn)眺。閣窗直對湖面,湖光映照得十分明亮。他贊嘆這窗開得巧,憑倚窗前,太湖千頃碧波盡收眼底。當(dāng)幽暗的夜的帷幕緩緩下降的時候,湖景備加奇麗,映照水面的明月射出淡淡的白光,朦朧而又神秘。(寒蟾,借代月亮,李賀《夢天》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一陣風(fēng)挾來了一霎雨,破壞了平靜,把如璧的湖月撕得粉碎,仿佛沉入了湖底。孤迥,借代月亮。
“時邀竹林交,或盡剡溪興。”七八句概述詩人的志趣。他時而邀朋聚會,這些朋友志趣高尚,如同晉代的竹林七賢;他又時而出訪知交,如王子猷雪夜訪戴,全憑興趣(見《世說新語》)。
“扁舟還北城,隱隱聞鐘磬。”結(jié)尾二句寫乘舟返城。詩人乘著輕快的小船返回北城,途中隱隱約約聽見清脆悠揚(yáng)的鐘磬聲發(fā)自附近的廟宇。詩中隱隱流露了對豁然閣的依戀之情。
這首五古文筆輕淡,詩思搖漾,明顯受了中唐詩人韋應(yīng)物“高雅閑淡”的山水詩的影響。
上一篇: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古詩賞析
下一篇:韓 駒《和李上舍冬日書事》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