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九日二首·李白》
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綠秋山明。【1】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2】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3】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4】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5】
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6】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7】
參考注釋
【1】九日:九月九日,俗稱重九,又叫重陽節。云景:云的景色。
金 元好問《跋紫微劉尊師所畫山水秋江待渡》:“筆頭云景性中天,誰似仙舟有靜緣。”
【2】流霞:仙人喝的酒。東晉 葛洪《抱樸子》:“項曼都入山學仙,十年而歸,家人問其故,曰:‘有仙人但以流霞一杯與我,飲之輒不饑渴’。”搴:摘取。 寒榮: 寒天的花。王琦 注:“寒榮,猶寒花也。”
【3】弦管:泛指樂器。
【4】觴:古代酒器。獨笑:獨自喜笑;自樂。自傾:自飲美酒。
【5】落帽:孟嘉落帽。此故事出自于東晉時期,大將軍桓溫在重陽佳節率領幕僚到龍山進行宴會,桓溫的幕僚孟嘉在宴席上帽子被風吹落,但他仍不自覺,桓溫請客人們不要講話看他的反應,久久之后,再把帽子還給他,并湊趣命孫盛作文戲弄他,孟嘉隨手便作詩回復,其文甚美,四方賓客都佩服孟嘉的機智及文采。后世的文人常用“龍山落帽”描述人的風度倜儻閑雅。友生: 朋友。《詩?雅?常棣》:“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6】龍山:于今日安徽省當涂縣城南。山勢頭北尾南,怪石蜿蜒,形如臥龍仰首,故名。山上林木參天,廟宇遍布,是當地風景名勝,“龍山秋色”為姑孰八景之一。逐臣:指李白本人,在安史之亂中,李白報國心切做了永王幕僚,結果反被其累,遭放逐。
【7】風落帽:同【5】 落帽的典故。今日龍山上有著名的落帽臺遺跡。舞愛月留人:李白在月下盡興起舞,明月仿佛舍不得李白離去。也可解釋為:觀看月宮仙子起舞,伴著月光是如此皓潔可愛,仿佛想留下我。
參考譯文
九日
今天云的景色是如此美好,流水泛著綠光,青山更顯明亮。
我攜著玉壺,喝著流霞美酒,采著菊花,欣賞她凌霜不凋的品格。
這里地方偏遠,松樹與山石都顯得古老,秋風吹著,如管弦樂般聲音清切。
看著酒杯中的酒,姑且當作鏡子照耀我歡樂的容顏,獨自一個人歡笑喝酒,自得其樂。
就像當年孟嘉任帽兒被風吹落不自覺,我醉倒在山中伴隨著明月,獨自高歌,懷念著我的朋友們。
九日龍山飲
在九九重陽節時日,我在這龍山飲酒,黃色的菊花盛開著就像在笑著我這個被放逐之人。
微醺中看著秋風吹落了我的帽子,我在月下盡興起舞,明月仿佛舍不得我離去。(最后一句也可解釋為:觀看月宮仙子起舞,伴著月光是如此皓潔可愛,仿佛想留下我。)
題解及賞析:
李白(公元701-762),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有著“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美譽,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此二詩應為同時所做(寶慶元年,公元762年),當時李白于當涂(今屬安徽省馬鞍山)投靠當縣令的李陽冰養病。這年也是李白在人世間的最后一年。
詩中敘述九月九日重陽節,李白于養病間出游,在風景名勝龍山一地飲酒,朵朵綻放的菊花向他微笑致意,見四處風光景致,回想起當年的友人們,嘆塵緣已了,當下寫了第一首詩“九日”。
之后李白繼續痛快飲酒,自得其樂,醉后步履蹣跚,翩翩起舞,良久倒頭睡去。夢中一群月宮仙子來訪,她們端莊秀麗,舞姿曼妙,令人神往,李白與之共舞,良久結束后仙子們對李白含笑離去。李白感慨萬千,隨手寫下第二首“九日龍山飲”。
全詩最后一句“舞愛月留人”為全文核心,留下一幅詩人與月宮仙子共舞的畫面,仿佛道家修煉者莊子的夢蝶:一天莊子做夢,夢到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醒來之后他發現自己還是莊子,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變成莊子的蝴蝶?還是夢中變成蝴蝶的莊子?
究竟在人世中被流放的李白是真實的自己?或是那象征太白金星的神,月中仙宮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自己?而月宮仙子是否早知李白將離開人世間,而迫不及待地前來迎接,想把他留在月宮呢?
道家的思想中,認為人來世間只是來住店,人間的名利與恩怨情仇只是一場空。李白是修道之人,在這二首詩中也隱現了他期望遠離塵世的心意,他知道天上伴隨皎潔明月的宮殿,有那飛天起舞的仙子,那才是他的向往。而今生的被貶逐,只需旁觀笑對,如那風吹帽落,何必憂心,一切只是如夢一場。
上一篇:白居易《唐詩?七德舞》賞析
下一篇:杜甫晚年作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