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紅樓夢》之美學價值:
悲劇中之悲劇也
西方美學的一個重要范疇是“悲劇”,在中國古代這一概念并不為人們所知。后來,隨著西方美學傳入中國,“悲劇”也隨之成為了中國現代美學的重要范疇之一。在中國,最先接受“悲劇”這一概念并將其運用到闡述和評論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要數王國維所著的《〈紅樓夢〉評論》。在哲學方面,王國維深受叔本華悲劇觀點的影響,在《〈紅樓夢〉評論》一書中,王國維也從叔本華的悲劇主義觀念出發,來解釋《紅樓夢》作為“悲劇中之悲劇”的悲劇性根源。
痛苦,生活之本質
正如叔本華所說:“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鐘,盲目地走一切只聽命于生存意志的擺布,追求人生目的和價值是毫無意義的。”叔本華的哲學觀念中,“意志”是一個重要概念。他以唯意志論為出發點,指出意志是“宇宙人生的本來性質”。然則,意志無所不在,它是一切生存之基本,是一切事物之本原,同時意志又是盲目的。王國維在叔本華“意志說”的觀點上進一步指出,所謂意志,表現在人的身上就是“生活之欲”,即對生活的欲望。欲望本是無限的,它產生于個體在某方面的不足。隨著不足不斷加深,則變為一種痛苦。即使某一種欲望得以滿足,又會有另一種欲望隨之而來。人之一生,欲望帶來的痛苦遠遠大于快樂。即使所有的欲望都能得到滿足,最終結果也不過是無物可欲所帶來的厭倦情緒,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痛苦。
王國維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在《〈紅樓夢〉評論》中他如是說:
生活之本質何?欲而已矣。欲之為性無厭,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狀態,苦痛是也。既償一欲,則此欲以終。然欲之被償者一,而不償者什伯,一欲既終,他欲隨之,故究竟之慰藉,終不可得也……然當其求快樂也,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樂之后,其感苦痛也彌深,故苦痛而無回復之快樂者有之矣,未有快樂而不先之或繼之以苦痛者也,又此苦痛與世界之文化俱增,而不由之而減。何則?文化愈進,其知識彌廣,其所欲彌多,又其感苦痛亦彌甚故也。然則人生之所欲既無以逾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質又不外乎苦痛,故欲與生活與苦痛,三者一而已矣。
所以,如果說人生生活之主流即是痛苦,也未嘗不可。生活、欲求和苦痛乃是生活的本質。
《紅樓夢》與第三種悲劇
叔本華認為,悲劇的根本在于描寫意志和欲望所造成的罪惡和痛苦,也因此揭示出人生的本質。在叔本華“悲劇說”的基礎上,王國維將悲劇分為三種:
第一種之悲劇,由極惡之人極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構之者;第二種之悲劇,由于盲目的運命者;第三種之悲劇,由于劇中之人物之位置及關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質與意外之變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若前二種之悲劇,吾人對蛇蝎之人物與盲目之命運,未嘗不悚然戰栗然,以其罕見之故,猶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但在第三種,則見此非常之勢力足以破壞人生之福祉者,無時而不可墜于吾前。且此等慘酷之行,不但時時可受諸己,而或可以加諸人,躬丁其酷,而無不平之可鳴,此可謂天下之至慘也。若《紅樓夢》,則正第三種之悲劇也。
倘若說,前兩種悲劇是由于窮兇極惡或盲從命運所導致,然則第三種悲劇則是發生在平凡人身上的悲劇,是我們無法躲避的悲劇。正因如此,作為第三種悲劇的《紅樓夢》才被王國維稱為“悲劇中之悲劇”,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悲劇。
《紅樓夢》的悲劇之所以發生,并非人生中的偶然事件,也不是因為窮兇極惡之人所造就,而是故事中人物自身的行為和性格所導致的。這種悲劇最貼近現實,與我們平凡人生中發生的種種不幸如此接近。
同時,從美學價值的角度來看,文學作品中對這種悲劇的塑造是最困難的。因為它如此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如細微處迸發出驚人的力量。古往今來,很多悲劇作家都盡量避免塑造這種缺少戲劇性沖突的悲劇,然而曹雪芹卻塑造了第三種悲劇的千古名作。
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王國維的悲劇美學觀中,《紅樓夢》的價值不止于此。正因為在王國維的悲劇主義觀念中,人生之本質在于痛苦、欲望和生活的三者合一,而唯有這悲劇化的藝術能讓蕓蕓眾生從現實之苦海中短暫地解脫出來。
《紅樓夢》,藝術化的悲劇圖景
王國維所著《〈紅樓夢〉評論》在“紅學”研究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后世學者研究《紅樓夢》所無法逾越的。王國維深諳中國古典戲劇及文學,他發現,《紅樓夢》所傳達的悲劇情懷與我國古典戲劇、文學中代代相傳的某種“樂天派”精神是背道而馳的。就像他說的,“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吾國之文學,以挾樂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說詩歌的正義,善人必令其終,而惡人必離其罰:此亦吾國戲曲、小說之特質也。”王國維從我國思想文化、文學藝術及古人審美等方面進行了總結,無論是文學、小說還是戲曲,都追求“善”,力求一個大團圓的完滿結局。所以悲始歡終、離始合終、困始亨終。
《紅樓夢》這種反傳統的悲劇色彩正是其美學價值的完美體現,從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為何《紅樓夢》在面世初期遭人冷遇、甚至一度成為禁書。因為《紅樓夢》所反映的這種悲劇精神是與我們民族的主流價值觀不相符的,是有違傳統的。
王國維對《紅樓夢》的美學價值進行了藝術化、哲學化的解析。他正視《紅樓夢》前無古人的悲劇美學價值,率先向傳統的、千篇一律的“樂天派”“大團圓”唱反調。《紅樓夢》之美、之悲,在于這一文學作品立足于現實,反映真實的人性。《〈紅樓夢〉評論》中王國維借由替《紅樓夢》之悲劇美學發生,開啟中國文學批評中“寫實主義”之先河。
上一篇:王國維《談《紅樓夢》之精神:解脫》
下一篇:王國維《談《紅樓夢》:人生及美術之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