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
山好更宜余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
----唐庚
唐庚詩的成就,近體在古體之上。他的律詩,工鍛煉,善屬對,自饒新意,不襲前人。《宋詩鈔》謂其“芒焰在簡淡之中,神韻寄聲律之外。”《春日郊外》是他的一篇有代表性的律詩。
詩先概括地提示: 在城里人還不知領略春光的時候,郊外已是榆槐半黃,滿原春色。這兩句,已可看出詩人敏銳的感受力。下面一聯(lián)寫景句就很有特色了:“山好更宜余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遠山一抹,襯以皚皚的未融積雪,色彩鮮明;近處則波明似鏡,映出了垂楊的倒影。這一鏡頭,自比“溪柳自搖沙水清”的景象更吸引人。
接著,“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一聯(lián),則又變化句式,換了描寫的角度。本來,這首春郊詩的景句,只消“山好、水生,日暖、風來”便可樹起整齊的骨架;而作者卻不取“日烘鶯暖、風送草熏”式的表現(xiàn)手法,他要強調的是,花底鶯歌因暖而繁,草際藥香因風而發(fā),以鶯、草為主,以風、日為賓,寫足陽春煙景。“如人語”、“作藥香”,也顯示了自然物的有意含情,為春郊景色增添了詩意。
最后兩句,“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立意近于蘇軾的“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陳與義的“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春日二首》之一)。風光滿眼,清景難摹,佳句渺茫,稍縱即逝,詩人們的體會正有同感。但唐庚在此卻出以不肯定的語氣: 此中疑有佳句,而欲為酒朋詩侶擷取之時,卻早已雪泥鴻爪,無處尋蹤了。這一悵然的感觸,倍增良辰樂事自古難全之憾,更為深切地道出了忽有所悟、難落言詮的詩家甘苦;和陶淵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立意不同。
唐庚作詩,極注意推敲,自謂寫詩每每“悲吟累日,反復改正”。他甚至將講求詩律提到了峻刻寡恩的地步。《唐子西語錄》云:“詩在與人商論,深求其疵而去之,等閑一字放過則不可;殆近法家,難以言恕矣。故謂之詩律。東坡云:‘敢將詩律斗深嚴’,予亦云:‘詩律傷嚴近寡恩。’”這首《春日郊外》,用心深而不顯得費力,讀來簡練有味。詩律雖嚴,卻沒有斫喪自然,所以顯得可貴。
上一篇:周邦彥《春雨》賞析
下一篇:惠洪《崇勝寺后,贊美修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