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答元珍①
名句: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導讀】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西京推官、知開封府、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謚文忠。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平易自然,有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著有《歐陽文忠集》、《新唐書》、《新五代史》,詞集名《六一詞》,又稱《醉翁琴趣外篇》。
【原詩】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②。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③。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④。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⑤。
【注釋】
①詩題原作《戲答元珍花時久雨之什》。元珍:丁寶臣的字,時為峽州軍事判官,是歐陽修的好友。②山城:指夷陵。③凍雷:初春的雷聲。④物華:美好的景物。⑤嗟:驚嘆。
【譯詩】
真懷疑春風吹不到這遙遠的天涯,
已經二月了這山城還未見到開花。
殘雪壓著橘枝那上面還掛著金橘,
凍雷炸醒了竹筍好像要長出新芽。
半夜聽到歸雁的鳴叫引起了鄉思,
病中跨入新年怎不感慨美景年華。
當年我們都是在洛陽賞花的常客,
這里野花開得晚也不必感嘆驚訝。
【賞析】
這首詩是歐陽修被貶官峽州做夷陵縣令的第二年(1037)寫給朋友丁寶臣(字元珍)的酬答詩。盡管題目冠以“戲”字,全詩抒寫的其實是作者由早春物候而感發的特定境遇下的深切感慨:既有謫居山鄉的抑郁、寂寞,又有排遣內心苦悶的自我寬慰,更有身處逆境下不甘消沉的樂觀、豁達。
首聯兩句,寫山城僻遠,時至二月還冬寒未去,嬌花未見。這兩句詩表面是寫景,實際上是寫詩人被貶官的境遇。頷聯寫山城早春的奇異景物,寫出了橘、筍傲雪斗寒的生命力,象征著詩人在逆境中的操守和氣節,也暗示出正義力量不但不能被摧垮,而且必將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機。頸聯寫詩人的心情,前句寫鄉愁,后句寫感受。既感到了被貶“天涯”的冷漠,也感悟到了嚴寒中的春意。尾聯是回憶過去,想到將來,自我寬慰。“洛陽花客”和“野花雖晚”是榮辱迥異的兩種對照,“不須嗟”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對前途充滿了樂觀的信念。
這首詩雖然只是朋友間贈答唱和之作,但在平直的寫景抒情中,表現了一種新穎的意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寓情于景,在寫景抒情中蘊涵更深的象征寓意是本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點。頭四句重在寫景,景中寓情;后四句意在抒情,情未離景。尤其“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兩句一問一答,起得自然新巧,既破“早春”之題,寫出地點、時令和料峭春寒的氣象,又為后面寫景抒懷留出充分的余地,實為獨具匠心之筆,因而成為名句流傳。
上一篇: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憫農二首》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