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田之什
甫田之什
甫田之什,包括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華、桑扈、鴛鴦、頍(kuí)弁、車舝(xiá)、青蠅、賓之初筵10篇。該組詩是名副其實的雜編,有歌頌西周初周天子的重視農(nóng)桑的德政,有描寫貴族青年新婚喜悅的,有譴責(zé)小人造謠生事的,有諷刺貴族老爺醉生夢死的丑惡嘴臉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甫田
【原文】
倬(1)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nóng)人。自古有年。
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2)。攸介(3)攸止,烝我髦士(4)。
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nóng)夫之慶。
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5)我士女。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6)彼南畝。田畯(7)至喜。
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nóng)夫克敏。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曾孫之庾(8),如坻(9)如京。
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黍稷稻粱,農(nóng)夫之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注釋】
(1)倬(zhuō):廣闊。
(2)薿(nǐ)薿:茂盛的樣子。
(3)介:長大。
(4)髦(máo)士:英俊之士。
(5)穀:養(yǎng)育。
(6)馌(yè):送飯。
(7)田畯:農(nóng)官。
(8)庾:糧倉。
(9)坻(chí):小丘。
【譯文】
那片田地多寬廣,每年能收萬擔(dān)糧。拿出其中陳谷來,把我農(nóng)夫來供養(yǎng)。
古來少見好年成。快去南畝走一趟,有鋤草來有培土,小米高粱長勢好。
等到長大成熟后,我被舉薦為賢良。
備好祭祀之谷物,還有純色的羔羊,土地神靈來分享。
莊稼既獲好豐收,農(nóng)夫喜慶來報償。彈起琴瑟敲起鼓,迎來神農(nóng)表愿望。
祈求上蒼降甘霖,使我作物豐茂壯,老爺小姐享健康。
曾孫來到田地間,帶著妻子和兒女。親自送飯南畝旁。田官見了真高興。
特意叫來左右人,一起品嘗這飯菜。壯實禾谷覆長隴,豐收在望長得好。
曾孫見了很滿意,農(nóng)夫個個都勤快。曾孫莊稼長得高,就像屋頂和橋梁。
曾孫糧倉裝得滿,就像小丘和山岡。快快筑起囤千座,快快造好車萬輛。
收下谷物全裝上,農(nóng)夫慶賀喜洋洋。神靈回報賜大福,長命百歲壽無疆。
【解析】
這是描寫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農(nóng)神)的祈年樂歌。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西周時期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情況。樂歌共分四章。第一章首述大田農(nóng)事;接著第二章即寫為了祈盼豐收,人們虔誠地舉行了祭神儀式;第三章進一步寫主祭者在儀式之后的親自督耕;末章則專記豐收景象及對周王的美好祝愿。全詩語言樸素?zé)o華,卻展現(xiàn)了農(nóng)耕社會的古國風(fēng)貌,充滿了生活氣息。
大田
【原文】
大田多稼,既種(1)既戒,既備乃事。
以我覃耜(2),俶載(3)南畝。播厥百谷,既庭(4)且碩,曾孫是若。
既方既皁(5),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6),及其蟊賊(7),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8)炎火。
有渰(9)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10);彼有遺秉,此有滯(11)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來方禋祀(12),以其骍(13)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釋】
(1)種(zhǒnɡ):指選種籽。
(2)覃(yǎn):銳利。耜(sì):古代一種似鍬的農(nóng)具。
(3)俶(chù)載:開始從事。
(4)庭:通“挺”,挺拔。
(5)皁(zào):指谷殼已經(jīng)結(jié)成,但還未堅實。
(6)螟(mínɡ):吃禾心的害蟲。螣(tè):吃禾葉的青蟲。
(7)蟊(máo):吃禾根的蟲。賊:吃禾節(jié)的蟲。
(8)畀:給予。
(9)渰(yǎn):即“渰渰”,陰云密布的樣子。
(10)穧(jì):已割而未收的禾把。
(11)滯:遺留。
(12)禋(yīn)祀:升煙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禮,也泛指祭祀。
(13)骍(xīn):赤色牛。
【譯文】
大田寬廣作物多,選了種子修農(nóng)具,事前準(zhǔn)備都辦妥。
掮起我那鋒快犁,開始田里干農(nóng)活。
播下黍稷諸谷物,苗兒挺拔又壯茁,曾孫稱心好快活。
莊稼抽穗已結(jié)實,籽粒飽滿長勢好,沒有空穗和雜草。
害蟲螟螣全除掉,蟊蟲賊蟲逃不了,不許傷害我嫩苗。
多虧農(nóng)神來保佑,投進大火將蟲燒。
涼風(fēng)凄凄云滿天,小雨飄下細(xì)綿綿。
雨點落在公田里,同時灑入我心間。
那邊谷嫩不曾割,這有幾株漏田間;
那邊掉下一束禾,這還散穗三五點,照顧寡婦任她撿。
曾孫視察已來臨,帶著妻子和兒女。
親自送飯南畝旁。田官見了真高興。
曾孫來到正祭神,黃牛黑豬案上陳,小米高粱配嘉珍。
獻(xiàn)上祭品行祭禮,祈求大福降蒼生。
【解析】
這也是一首農(nóng)事詩,與前篇《甫田》是姊妹篇,記述周王督察秋季收獲,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的事情。全詩四章,前二章起鋪墊作用,第三章實寫豐收,末章是祭祀及祈福。其中第三章的豐收描寫是最重要也最精彩的篇章,其他各章如眾星之拱月,綠葉之襯花。詩歌主要運用白描手法,為后世勾勒出一幅上古時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的民情風(fēng)俗畫卷,讓人無窮回味。
瞻彼洛矣
【原文】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如茨。韎韐(1)有奭(2),以作六師。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3)有珌(4)。君子萬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既同。君子萬年,保其家邦。
【注釋】
(1)韎韐(mèi ɡé):用茜草染成黃赤色的革制品,如今之蔽膝。
(2)奭(shì):形容顏色鮮紅。
(3)鞸(bǐ):刀鞘。琫(bēnɡ):刀鞘口周圍的玉飾。
(4)珌(bì):刀鞘末端的玉飾。
【譯文】
瞻望奔流的洛水,水波浩浩又茫茫。天子蒞臨這地方,福祿如積厚且長。
蔽膝閃著赤色光,發(fā)動六軍講武忙。瞻望奔流的洛水,水波浩浩又茫茫。
天子蒞臨此地方,刀鞘玉飾真堂皇。天子萬歲福澤長,保我家室衛(wèi)我疆。
瞻望奔流的洛水,水波浩浩又茫茫。天子蒞臨此地方,福祿聚集齊分享。
天子萬歲壽無疆,保我家鄉(xiāng)富我邦。
【解析】
這是一首頌揚天子的詩歌,贊美周天子能整軍經(jīng)武,保衛(wèi)邦家,使周室成就了中興氣象。全詩用賦體寫成,共三章。首章記敘周天子親御戎服,統(tǒng)率六軍;二章稱贊周天子佩刀之美,保有家室;末章祝頌天子福祿聚身,永保國家安康。全詩跌宕起伏,層層深入,連連稱頌,表達(dá)了諸侯對天子的贊揚和敬仰。
裳裳者華
【原文】
裳裳(1)者華,其葉湑(2)兮。我覯(3)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4)兮。
裳裳者華,蕓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章矣。維其有章(5)矣,是以有慶矣。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乘其四駱,六轡沃若(6)。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7)之。
【注釋】
(1)裳裳:旺盛鮮艷的樣子。
(2)湑(xǔ):形容枝葉茂盛。
(3)覯(ɡòu):遇見。
(4)譽處:愉快安樂。
(5)章:紋章,服飾文采。這里代指才華。
(6)沃若:光滑柔軟的樣子。
(7)似:嗣,繼承祖宗功業(yè)。
【譯文】
花兒朵朵正盛開,葉兒繁茂長勢旺。我遇見了那個人,心中舒暢不憂愁。
心中舒暢不憂愁,于是安樂心愉悅。
花兒朵朵正盛開,鮮亮艷麗色又黃。我遇見了那個人,文質(zhì)彬彬有才華。
文質(zhì)彬彬有才華,慶幸國家有人才。
花兒朵朵正盛開,有黃有白多嬌艷。我遇見了那個人,四匹馬兒駕在前。
四匹馬兒駕在前,六根韁繩滑又軟。
要向左來就向左,君子應(yīng)付很適宜。要向右來就向右,君子發(fā)揮有余地。
因他游刃又有余,所以后嗣能承繼。
【解析】
這首詩表達(dá)了詩人對所悅之人贊美之情。全詩共四章,每章四句。前三章是結(jié)構(gòu)相似,寫花起興,從“其葉湑兮”到“蕓其黃矣”再到“或黃或白”,將花繁葉茂的盛景充分地表露出來,也由此烘托出詩人心中的歡樂之情。第四章通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從左右兩方面寫君子無所不宜的品性和才能,贊美君子表里如一、德容兼美的風(fēng)貌。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評此詩“末章似歌非歌,似謠非謠,理瑩筆妙,自是名言,足垂不朽”,所言極是。
桑扈
【原文】
交交桑扈(1),有鶯其羽。君子樂胥,受天之祜(2)。
交交桑扈,有鶯其領(lǐng)(3)。君子樂胥,萬邦之屏。
之屏之翰(4),百辟為憲。不戢(5)不難(6),受福不那(7)。
兕觥(8)其觩(9),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
【注釋】
(1)桑扈:鳥名,即青雀。
(2)祜(hù):福祿。
(3)領(lǐng):頸。
(4)翰:通“干”,支柱。
(5)戢(jí):克制。
(6)難(nuó):通“儺”,行有節(jié)度。
(7)那(nuó):多。
(8)兕觥(sì ɡōnɡ):牛角酒杯。
(9)觩(qíu):彎曲的樣子。
【譯文】
青雀叫聲真動聽,羽毛光潔色分明。大人君子共享樂,受天保佑樂悠悠。
可愛青雀真靈巧,頸間羽色好美妙。大人君子同歡樂,保衛(wèi)家國靠你們。
國家屏障和支柱,諸侯把你當(dāng)榜樣。平和恭敬守禮節(jié),接受福祿享不盡。
彎彎牛角杯頻舉,美酒佳釀色香濃。賢者交往不倨傲,萬福來聚隨人愿。
【解析】
這是周王宴會上所唱的一首助興樂歌。詩四章。首兩章均以“交交桑扈”起興,以歡然鳴叫的青雀,光彩明亮的羽毛來營造了一種明快歡樂的氣氛,仿佛青雀與宴飲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作用的心理感應(yīng),大大加強了作品的生動性;后兩章轉(zhuǎn)向?qū)χ芴熳拥馁濏灒浞仲潛P了他的美好德行,是諸侯的好榜樣。這首詩言簡而精致,充滿了愉悅的氣息。
鴛鴦
【原文】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1)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乘馬在廄,摧(2)之秣(3)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4)之。
【注釋】
(1)戢(jí):插。
(2)摧(cuò):通“莝”,鍘草喂馬。
(3)秣(mò):用糧食喂馬。
(4)綏:安。
【譯文】
鴛鴦雙雙輕輕翔,遭遇大羅與小網(wǎng)。好人萬年壽長在,福祿一同來安享。
鴛鴦相偎在魚梁,喙兒插進左翅膀。好人萬年壽長在,一生幸福綿綿長。
拉車馬兒在馬房,每天喂草喂雜糧。好人萬年壽長在,福祿把他來滋養(yǎng)。
拉車馬兒在馬槽,每天喂糧和飼草。好人萬年壽長在,福祿齊享保安康。
【解析】
古今學(xué)者多認(rèn)為這是一首祝賀婚娶的頌歌。詩歌以鴛鴦來比喻新人,充滿了喜悅祥和的氣氛。前二章以鴛鴦比喻夫妻,贊美男女雙方才貌匹配,愛情忠貞貼切自然,易于引起欣賞者的共鳴;后二章以摧秣乘馬起興,敘述結(jié)婚親迎之禮,充滿了對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與祝福。全詩感情真摯,表達(dá)了作者對美好婚姻的渴望和期待。
頍弁
【原文】
有頍者弁(1),實維伊何?爾酒既旨,爾肴既嘉。豈伊異人?兄弟匪他。
蔦(2)與女蘿,施于松柏。未見君子,憂心奕奕;既見君子,庶幾說懌(3)。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爾酒既旨,爾肴既時。豈伊異人?兄弟具來。
蔦與女蘿,施于松上。未見君子,憂心怲怲(4);既見君子,庶幾有臧。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既旨,爾肴既阜。豈伊異人?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5),先集維霰(6)。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
【注釋】
(1)有頍(kuí):形容帽頂圓圓的樣子。弁(biàn):用白鹿皮制成的圓頂禮帽。
(2)蔦(niǎo):與“女蘿”都是善于攀緣的蔓生植物。
(3)說懌(yuè yì):歡欣喜悅。
(4)怲怲(bǐnɡ):憂愁的樣子。
(5)雨(yù)雪:下雪。
(6)霰(xiàn):顆粒狀的固體雪。
【譯文】
鹿皮禮帽帽頂圓,為何將它戴頭頂?你的酒漿多甘醇,你的肴饌是珍品。
來的哪里有外人,都是兄弟非別人。蔦草女蘿蔓兒長,依附松柏悄攀援。
未曾見到君子面,憂心忡忡神不安。如今見到君子面,榮幸相聚真歡喜。
鹿皮禮帽帽頂圓,何事將它戴頭頂?你的酒漿多甘醇,你的肴饌是佳品。
來的哪里有外人?都是兄弟親上親。蔦草女蘿蔓兒長,依附松枝悄纏繞。
未曾見到君子來,憂思綿綿心煩惱。如今見到君子面,滿懷喜悅心情好。
鹿皮禮帽帽頂圓,端端正正頭上戴。你的酒漿多甘醇,你的肴饌真豐盛。
來的哪里有外人?兄弟甥舅是姻親。如同雪花飄眼前,雪珠粒粒墜滿天。
死亡之期難預(yù)料,時間無多難相見。今夜開懷應(yīng)暢飲,君子齊聚惟歡宴。
【解析】
這首歌描寫了貴族王孫飲酒作樂,醉生夢死的生活。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赴宴者對貴族的阿諛奉承,體現(xiàn)了貴族間彼此依附的關(guān)系。這也是西周末年國家走向衰敗的表現(xiàn)。
詩歌分為三章,開頭都寫貴族們戴著華貴的圓頂皮帽赴宴,渲染了宴會前的盛況和氣氛以及與會者喜悅的心情。從這首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些封建貴族們沉湎于享樂生活,多有一種人生如霰似雪,應(yīng)及時行樂的心態(tài)。這也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出身處末世的人們消極頹廢的心理。
車舝
【原文】
間關(guān)車之舝(1)兮,思孌(2)季女逝兮。匪饑匪渴,德音來括(3)。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4)。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5)。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岡,析(6)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7)兮。鮮我覯爾,我心寫兮。
高山仰止,景行(8)行止。四牡騑騑(9),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注釋】
(1)舝(xiá):同“轄”,車軸頭的鐵鍵。
(2)孌:嫵媚可愛。
(3)括:通“佸(huó)”,會合。
(4)鷮(jiāo):長尾野雞。
(5)無射(yì):不厭。
(6)析:劈開。
(7)湑(xǔ):茂盛。
(8)景行:大路。
(9)騑(fēi)騑:馬行不止的樣子。
【譯文】
車行起來間關(guān)響,美麗少女要出嫁。不是饑餓也不渴,盼望會面好消息。
雖無同好的朋友,宴飲喜慶也歡樂。那片茂密的平林,林中野雞來棲息。
女子貌美體態(tài)雅,美德使我受教益。宴飲相慶又贊譽,十分喜愛不厭棄。
雖然我沒有美酒,愿你也要喝幾杯。雖然我沒有佳肴,愿你也能吃幾口。
雖無美德與你比,且來歌吟舞一回。登上高高那山岡,砍下柞木當(dāng)薪柴。
砍下柞木當(dāng)薪柴,樹葉茂盛多新鮮。有幸我把你遇見,心中憂愁全不見。
德如高山人景仰,德如大道人遵循。四匹公馬并排跑,六根韁繩如琴弦。
如今新婚遇見你,我心從此得安慰。
【解析】
這是一首愛情詩,詩人反復(fù)抒發(fā)了他與愛人新婚燕爾,喜結(jié)良緣的幸福心情。全詩五章,皆以男子的口吻寫迎親途中的喜樂及對佳人的思慕之情。首章寫娶妻啟程;次章贊美少女容貌端正,賢良淑德;三章繼續(xù)是男子對女子情真意切的傾訴,雖然自己沒有美酒佳肴,卻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四章詩人由“析薪”想到了娶妻,柔嫩鮮艷的綠葉,是美麗可愛女子的最好比喻,表現(xiàn)出將于女子成婚的激動心情;尾章詩人仰望高山,遠(yuǎn)眺大路,情滿胸懷,詩句自肺腑流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也成為形容人們仰慕之情的千古名句。全詩跌宕起伏,感情充沛,是難得的抒情佳作。
青蠅
【原文】
營營(1)青蠅,止于樊(2)。豈弟(3)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于榛。讒人罔極,構(gòu)(4)我二人。
【注釋】
(1)營營:象聲詞,擬蒼蠅飛舞聲。
(2)樊:籬笆。
(3)豈弟(kǎi tì):同“愷悌”,平和有禮。
(4)構(gòu):造謠陷害。
【譯文】
青頭蒼蠅嗡嗡飛,飛到籬笆上面停。開朗平和真君子,不要相信那讒言。
青頭蒼蠅嗡嗡飛,飛到酸棗樹上邊。佞人說話沒準(zhǔn)則,禍亂四國不安寧。
青頭蒼蠅嗡嗡飛,飛到樟樹上面來。佞人說話沒準(zhǔn)則,離間你我兩個人。
【解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譴責(zé)詩,將造謠諂媚的小人比喻成嗡嗡亂飛的蒼蠅,形象生動,勸說斥責(zé)感情痛切。這首詩的特點是取喻確切傳神,十分貼切,后來“青蠅”就成了讒言或進讒佞人的代稱。此外,詩人對讒言的危害和根源也做了深刻揭示,使“無信讒言”的規(guī)勸和警示顯得充分有力,從而大大增強了詩的諷刺、譴責(zé)的力度。
賓之初筵
【原文】
賓之初筵(1),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2)核維旅。
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shè),舉酬逸逸。
大侯(3)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xiàn)爾發(fā)功。發(fā)彼有的,以祈爾爵。
籥(4)舞笙鼓,樂既和奏。烝衎(5)烈祖,以洽百禮。
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6)爾純嘏(7),子孫其湛。
其湛曰樂,各奏爾能。賓載手仇(8),室人入又。酌彼康爵(9),以奏爾時。
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10)。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11)。舍其坐遷,屢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曰既醉止,威儀抑抑。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12)。亂我籩豆,屢舞僛僛(13)。
是曰既醉,不知其郵(14)。側(cè)弁(15)之俄,屢舞傞傞(16)。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謂伐德。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jiān),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恥。式勿從謂,無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語。由醉之言,俾出童羖(17)。三爵不識,矧(18)敢多又。
【注釋】
(1)初筵:賓客初入席時。
(2)殽:指肉食。
(3)大侯:射箭用的大靶子。
(4)籥(yuè):籥是一種竹制管樂器,據(jù)考形如排簫。
(5)衎(kàn):娛樂。
(6)錫:賜。
(7)純嘏(ɡǔ):大福。
(8)仇:指對手。
(9)康爵:空杯。
(10)反反:形容謹(jǐn)慎凝重。
(11)幡幡:輕浮無威儀的樣子。
(12)呶(náo):喧嘩不止。
(13)僛(qī)僛:身體歪斜傾倒的樣子。
(14)郵:通“尤”,過失。
(15)側(cè)弁(biàn):皮帽。
(16)傞(suō)傞:形容醉舞不止。
(17)童羖(ɡǔ):沒角的公山羊。
(18)矧(shěn):何況。
【譯文】
賓客來到初入席,主客列坐分東西。食器放置很整齊,魚肉瓜果擺那里。
好酒味濃甘又醇,滿座賓客快喝起。鐘鼓已經(jīng)架設(shè)好,舉杯敬酒不停息。
大靶已經(jīng)張掛好,整頓弓箭盡射禮。射手已經(jīng)集合好,快請獻(xiàn)上妙射技。
發(fā)箭射中那靶心,敬上美酒送祝福。
持籥歡舞笙鼓奏,音樂和諧聲調(diào)柔。進獻(xiàn)樂舞娛祖宗,禮數(shù)周到情意厚。
各種禮節(jié)都已盡,隆重豐富說不夠。神靈關(guān)愛賜洪福,子孫安享樂悠悠。
和樂歡快喜氣揚,各顯本領(lǐng)莫保守。賓客選人互較量,主人又入陪在后。
斟酒裝滿那空杯,獻(xiàn)給中的那射手。
賓客來齊初開宴,溫良恭謹(jǐn)堪贊嘆。他們還沒喝醉時,威嚴(yán)莊重自非凡。
他們都已喝醉時,威嚴(yán)莊重全不見。離開座位亂跑動,左搖右晃舞步搖。
他們還沒喝醉時,莊重威嚴(yán)皆可觀。他們都已喝醉時,莊重威嚴(yán)盡蕩然。
只因大醉現(xiàn)丑態(tài),不知規(guī)矩全紊亂。
賓客已經(jīng)醉滿堂,又呼喊來又吵嚷。把我食器全弄亂,左搖右晃舞步蹌。
因為大醉現(xiàn)丑態(tài),不知過錯真荒唐。皮帽歪斜在頭頂,左搖右晃舞癲狂。
如果喝醉便離席,主客托福兩無傷。如果醉了不離開,這叫敗德留壞樣。
喝酒本是好事情,只是儀態(tài)要端莊。
所有如此喝酒人,有的醉倒有的醒。已設(shè)酒監(jiān)來督察,又設(shè)酒史來警戒。
那些醉的雖不好,不醉反而愧在心。莫再跟著去勸酒,莫使輕慢太任性。
不該發(fā)問別開言,不合法道莫出聲。依著醉后說胡話,沒角公羊何處尋。
不懂飲禮限三杯,怎敢勸他再滿斟?
【解析】
這首詩細(xì)致地描寫了周朝貴族在酒宴上縱情無度,丑態(tài)百出的形象,十分具有諷刺意味。詩歌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是前二章,描寫合乎禮制的酒宴,第二部分是三、四兩章,描寫違背禮制的酒宴;第三部分為末章,是總結(jié)性的言辭。全詩章法結(jié)構(gòu)非常嚴(yán)謹(jǐn),在組織上更是精妙無比。從具體的修辭上,也可看出詩人高明的表達(dá)技巧,尤其是疊字修辭格的運用,對人物的描摹起到了上佳的效果。除了藝術(shù)方面的成就,這首詩對于后人研究周代的酒文化也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上一篇:詩經(jīng)《生民之什》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經(jīng)《秦風(fēng)》譯文與賞析